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秀完整文本》,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删减版本的军事历史《大明锦秀》,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岁月神偷,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朱允熥朱标。简要概述:是黄子澄。还有一位长须飘飘,脸色方正的翰林是齐泰。最后一位,穿着布衣儒服,板着脸的是谁?朱允熥想起来了,这时皇帝为了教导皇孙,特意刚刚召回中枢的翰林学士,方孝孺。“呵!”朱允熥心中笑了一声,“日后撺掇建文削藩的人,都全了!”“不过,我可不会听你们的撺掇!”......
《大明锦秀完整文本》精彩片段
五月的阳光温暖明媚,鸟语花香让人沉醉。
“呼!呼!”
朱允熥在花园中,疲惫的呼出两口气。
这具身体有够废柴,细胳膊细腿就跟没发育好似的,一点力量都没有。
早上起来,做了一套波比核心力量之后,全身的肌肉没一处不疼的。
这可不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将强健筋骨。
一个男人,如果一点雄性的气概都没有。
那不是娘炮了吗?
就算后世那些分不出男女的小鲜肉,私下里也要去健身房的。
而且以后,自己若真是登上那个位子,作为大明的第二代君王,肯定要御驾亲征,有一副强健的体魄,才能胜任最艰难的工作。
想到此处,朱允熥强忍着肌肉的酸麻,在院子中打起军体拳来。
葬礼已经过去几天,尽管身上还穿着浅色的衣服,但是生活已经步入正轨。
未来,从强身健体开始。
“三哥在练武吗?”
朱允熥身后的房间中,两个妹妹,宁儿和秀儿趴着窗户,看着拳拳有风的朱允熥,对门口站立的太监王八耻说道。
王八耻回头笑笑,“奴婢也看不出来,就觉得殿下练的威武。”
从东陵回来当天,朱允熥就把两个同父异母的幼妹,接到了东宫自己住所的旁边,照看起来。
这两个丫头和他一样,都是没娘的孩子。
至于那两个幼弟,人家有亲妈,亲哥,用不着他。
“三哥威武呀!”
最小的秀儿在窗户上摆手,朱允熥笑着打完。
随后伺候的太监上前,帮朱允熥重新更衣。
今天,是要去大学堂读书的日子。
记忆中那个顽劣的少年朱允熥,一到读书的时候就脑子疼。总想着办法溜号,可是现在的朱允熥却知道,读书是他表现的机会,也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镜子中是典型的大明衣冠。
四爪金龙亲王服饰,头上黑色的纱帽,白色的领子和袖口,腰间是纯白色的玉带,脚底厚底的朝靴。
因为在孝期内,腰间不能挂玉佩荷包等饰品。
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朱允熥满意的笑笑,也算是翩翩少年吧。
而且这身装扮,也比辫子马褂僵尸服强太多。
想到此处,朱允熥又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笑笑。
“我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得到这个身份,那我就有责任,把这个古老的国家,带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再不会有吃不饱的农民造反,也再不会有闭关锁国。驰骋在海上的利炮坚船,飘扬的一定是我华夏的风帆!”
“再也不会有不平等条约,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吾国吾种,吾礼吾言将会传遍世界!”
“殿下!”看着镜子中穿着亲王袍服的王八耻忽然哽咽道,“要是娘娘在.......”
他口中的 娘娘,绝对不会是吕氏。而是朱允熥已经故去的,太子朱标的正妃,常遇春的女儿,常氏。
打朱允熥在襁褓中,王八耻就在身边伺候。
虽然他是个低微的太监,可是心里也把朱允熥和王妃当成了自己的依靠。
这几日朱允熥不再顽劣,不再刻薄,他心中满是欣喜。
三爷,终于长大了!
朱允熥回手,在王八耻刻意低下的肩膀上拍拍。
“有心了!”
简单三个字,顿时又让王八耻热泪盈眶。
随后,朱允熥回头,对着窗户上 两个妹妹笑笑。
“三哥去上学了,你们好好在家!”
说完,带着宫人出门而去。
门外,是一顶无顶的软轿。
几个身材强健的太监跪在那里,边上还有几个侍卫。
“请吴王殿下上轿!”一带刀侍卫躬身说道。
“又不是七老八十,坐它干啥?”朱允熥笑笑,“咱们走路去!”
“是!”带刀侍卫躬身行礼,挥手让太监们让开。
朱允熥背着手大步在前,后面六个穿着飞鱼锦袍的侍卫,按着刀柄跟在身后。
“三哥好威风呀!”
身后的门里,两个小丫头满眼小星星。
不只是这两个小丫头,初春的早上,宫里很多宫人正在打扫宫院。
见亲王服饰的朱允熥挺直了腰板,大步流星的走来,顿时眼中都是满眼惊艳。
宫里的皇子皇孙公主们出门,都是坐着软轿。
看着是很富贵,可是却少了些天家的威风。
现在这位吴王殿下,身边没有太监,而是带着几个身材高大的带刀侍卫,虎虎生威而来 ,说不出的威风。
应天府的紫禁城,就是后世北京紫禁城的原版。
高高的宫墙,红墙金瓦,美轮美奂。正值五月初春,鼻中都是百花盛开的芬芳。
朱允熥大步在前,身后六个侍卫在后,脚步铿锵有力充满了男性的雄姿。
“殿下,这边!”带头的带刀侍卫微微躬身,带朱允熥跨过高高的门坎,前面不远就是挨着东宫的读书地,皇明朱家大学堂。
看这个带刀侍卫有些面熟,朱允熥笑问,“看你面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了!”
“末将傅让!”带刀侍卫恭敬地说道。
“颍国公的公子,怪不得看着仪表堂堂,英姿勃发!”朱允熥笑道。
好话人人爱听,傅让俊朗的脸上露出笑容。
傅让,颍国公傅友德三子,为洪武皇帝亲军。
“老国公这几天还好吗?送葬那天,我看他身子有些不爽利!”朱允熥边走边问。
“多谢殿下挂怀,家父无恙!”
“别这么说,他们那辈人跟着皇爷爷南征北战,死人堆里打滚,身上都是陈年旧伤。”朱允熥继续说道,“如今也都上了岁数,身子的事不能马虎大意。”
说着,朱允熥顿了顿,“他们那代人都不拿身体当回事,但是我们做晚辈的,要知道惦记。东宫还有一些上好的补药,回头找个时间,你去我那拿。”
颍国公傅友德,也是淮西勋贵的一员。朱允熥的外公常遇春生前,除了徐达之外,和他最为交好。
傅友德也还当过太子朱标的骑术老师,从 根子上说,正是朱允熥这一系的人。
傅让心中感激,出声道,“臣,代家父谢过殿下!”
朱允熥的脚步停下,回头笑道,“谢啥,咱们都自己人!”
傅让先是一愣,随后明白 朱允熥话中的含义。
俊朗的脸上,又露出憨厚的微笑。
大学堂到了,侍卫们在门前停下,朱允熥孤身进去。
进去的刹那回头再望,傅让在门口躬身行礼。
朱允熥的心中生出几分酸楚。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再过两年,洪武二十七年,傅家父子都会死在宫中。
洪武皇帝老迈,怕年轻的孙子,镇不住手下的大将,大开杀戒。
先是朱允熥的舅老爷蓝玉,然后是他的舅舅们,在然后顺藤摸瓜。
他们这些看起来会成为日后建文帝麻烦的人,都被纷纷杀掉。
“但是现在,我来了,你们这些人,都不用死!”
“而且,以后我会带着你们,建立更大的 功勋!”
脑中想着,朱允熥迈步走向学堂。
中书舍人刘三吾,正带着三个翰林学士,在堂前迎接即将到来的皇子皇孙。
记忆中的名字跃然而出。
刘三吾身边,身材矮小但是眼神锐利的是黄子澄。
还有一位长须飘飘,脸色方正的翰林是齐泰。
最后一位,穿着布衣儒服,板着脸的是谁?
朱允熥想起来了,这时皇帝为了教导皇孙,特意刚刚召回中枢的翰林学士,方孝孺。
“呵!”朱允熥心中笑了一声,“日后撺掇建文削藩的人,都全了!”
“不过,我可不会听你们的撺掇!”
“沐英咋了?”
朱允熥在朱元璋的身上,看到了罕见的失态和焦急。
此刻朱元璋不像是一个皇帝,而更像是一位关心子侄的老者。
沐英,是朱元璋和马秀英收养的第一个孩子。
古往今来,军中大将都有收养义子的传统,并且委以重任。或是率领精锐护卫主帅,或是冲锋陷阵,或是掌控士卒。
但沐英,绝不止如此。
他出身孤苦,定远一户农家孩子,八岁时随母亲逃难,母亲病死,马皇后见他可怜,便收养在身边。
从那以后沐英改姓朱,名文英。
十二岁沐英就开始跟在朱元璋屁股后面,上阵征战,他不但作战勇猛,还为人孝顺,侍奉马秀英如同亲生骨肉,对待朱家的孩子们,也是一副长兄的模样。
从他成为朱家养子到现在,一路走来几十年,他早已是朱家的一份子,在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心中,并不亚于亲生骨肉。
就连朱元璋那些成年的皇子,见到沐英都要恭敬的叫一声哥哥。
他不是朱元璋唯一的养子,却是朱家人最喜欢,最信任的那个。
朱元璋登基为帝,为了皇族血统和继承问题,不能让这些养子在跟随自己的姓氏,让他们纷纷恢复原来的姓氏。唯独沐英,恳求义父义母不愿为官,不求显贵爵位,只求继续当朱家的儿子。
当时马秀英拉着沐英的手哭道,不管你姓什么,你都是我的儿子!
为了报答朱家的恩德,沐英选择姓沐,沐浴天恩的沐。
大明建国,沐英不愿为中央贤爵,先是征讨吐蕃,后又出征漠北,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主动镇守云南边地,扫清蒙元 余孽,灭掉大理段氏,震慑藩国为大明守护国门。
除了赫赫武功,沐英还在云南实施了无数德政,兴办水利,开设交通,设立学校。
他这人不骄,不横,不贪,不残,不暴。
朱元璋曾说过,有英儿驻守云南,咱放一百个心!
前些年,马皇后故去,远在云南的沐英哭到吐血,一病不起。
沐英的沐字,在今后几百年里,用他们家族无数男儿的热血,诠释了这个沐字。
沐家世代镇守云南,沐家在,云南的土司几百年没敢发生过反叛。一代代沐家男儿在边关,默默的为大明守卫疆土。
直到最后一位沐家家主,沐天波战死在缅甸。
现在,云南八百里加急,莫非?
“拿来!”朱元璋直接从黄狗儿手里抢过奏折,朱允熥发现他的手在抖。
随后,朱元璋脸上的表情变得狰狞起来,“传旨,让太医院院正马上云南,凡是京中有的药材,无论什么,只要于英儿有益,全部送去!”
“皇爷爷!”朱允熥站起来,搀扶朱元璋道,“怎么了?”
“你自己看吧!”朱元璋坐下,长叹一声,“沐英,也快不行了!”
朱允熥心中一惊,打开奏折。
“臣,沐春泣血上奏!”
沐春是沐英的长子,奏折是他写的。
“家父听闻太子故去,嚎啕大哭吐血三升,一病不起。臣便请名医,都说时日无多也。臣沐家累受皇恩,家父曾言死后要葬于东陵外,陪侍于皇后陵寝之边......”
看着手中的奏折,朱允熥脑中不禁浮现出往日画面。
洪武二十年,自己还年幼,沐英进京。自己在父亲朱标的带领下,见过沐英。
那是一个身材魁梧,脸上都是温和微笑的中年人。
当时,朱标称沐英为英哥儿。
自己用晚辈礼,见过沐英。后者笑容慈爱,神色亲近,送了自己一把藩国的弯刀。
沐英离京的时候,朱标带着几个年幼的藩王,送出去好远好远!
他们在玄武湖畔,哽咽着道别。
“先是咱的嫡长子没了,现在又轮到沐英了?”朱元璋满脸苦涩,悲声道,“这是咋了?为啥咱这老头子,头发都白了,还要经历丧子之痛!”
说着,一把将桌子上的酒菜滑落,“一个个都离咱而去,让咱咋活?”
“爷爷!”朱允熥乖巧的跪在朱元璋身边,轻轻扶着对方的后背。
后世人都说朱元璋多残暴,其实朱允熥的记忆告诉他,朱元璋是最重视亲情的人。他和马秀英收养的孤儿,都养在自己家中,和自己的儿子们一起长大。
马秀英亲手教这些孩子读书识字,朱元璋教这些孩子武艺。打仗亲兄虎弟,上阵父子兵,以沐英为首的这些义子,也没让义父义母失望,各个都是好样的。
“爷爷,别急!沐公只是病了,他正值壮年,常年练武的人,身子强壮,现在看着急,养一阵子就好了。”朱允熥轻声说道。
“哎!”朱元璋叹息一声,“人老了,最见不得的就是这个!”
此时的朱元璋,坐在那里,花白的头发和皱纹显示着他的苍老。帝王也是人,尤其是朱元璋这样出身草莽,重视家庭的帝王,更难舍心中对家人的感情。
他一生杀了许多大臣,功臣,可是没有杀过任何的家族中人,哪怕是当初背叛他的亲侄儿,也不是圈禁了事,他侄儿的后人,还都封了藩王。
那些外甥们也都由他养大,当成亲生的一样,个个都是世袭的国公,看着他们成家立业,传宗接代。
还有那些统兵大将的义子们,以前马皇后在世时,每逢年节都张罗着给那些义子家的孩子,制备新衣裳。
“爷爷!”朱允熥继续说道,“孙儿求您一件事儿!”
“咱们爷孙俩,有啥求不求!”朱元璋似乎有些疲惫,轻声道。
“再过几个月就是您的寿辰了!”朱允熥笑道,“如果在民间,老寿星做寿,正是一家团聚的时候。孙儿想,干脆咱们今年热闹热闹!”
朱元璋诧异的抬头,眼神中有欣喜。
“把叔叔们都叫回来,把您那些义子也都找来,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好好乐呵几天!”朱允熥继续说道,“您也顺便看看那些您的孙子,干孙子,干孙女,多好?”
朱元璋脸上的皱纹在笑容中绽放,眼神中带着无比的向往。
皇帝虽然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但也是孤家寡人。
百姓家平常的天伦之乐,在皇帝这里却是奢侈品。
朱允熥的提议,正说进了朱元璋的心里。
皇宫很大,可是却不像家,只有自己这个皇帝和一群嫔妃,见面是各种繁复的礼节,一点没有个家样。
可是渐渐的,朱元璋笑容褪去,变成苦涩。
连连摇手,“不行,不行,不能让他们来!”
又叹息一下,继续说道,“藩王进京是大事,他们一大家子连同护卫要上万人,沿途官府不免要尽心招待。如今各地官府都不富裕,他们进京拜寿是好事,可是滋扰地方,加重百姓负担却是坏事!”
“咱虽然是皇帝,但是不能为了咱一人乐呵,让百姓跟着受苦,不行不行!”
朱允熥心中生出几分敬佩。
这才是为民着想的好皇帝,生怕进京的儿子们,给地方上带来财政负担和赤字。
若是什么后世的十全老人,这个大帝那个大帝。他们为了自己高兴,哪管你百姓的死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