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晚风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锦绣精选篇章阅读

大明锦绣精选篇章阅读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大明锦绣》,是作者“岁月神偷”笔下的一部​军事历史,文中的主要角色有朱允熥朱元璋,小说详细内容介绍:这一世,我竟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唯一嫡孙,是懿太子朱标的唯一嫡子。既然如此,那我就要当仁不让,不再让历史重演,不再让山河再遭屈辱。我要登上那个位置,建立一个锦绣无双,日月昌明的盛世大明。...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9-24 10:3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精选篇章阅读》,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大明锦绣》,是作者“岁月神偷”笔下的一部​军事历史,文中的主要角色有朱允熥朱元璋,小说详细内容介绍:这一世,我竟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唯一嫡孙,是懿太子朱标的唯一嫡子。既然如此,那我就要当仁不让,不再让历史重演,不再让山河再遭屈辱。我要登上那个位置,建立一个锦绣无双,日月昌明的盛世大明。...

《大明锦绣精选篇章阅读》精彩片段


“娘娘,陛下说,他没空!”

黄狗儿说完,有些不敢去看吕氏的脸。

这个曾经被皇帝亲口称赞过,贤惠有已故皇后之风的儿媳妇,不知道如何恼了陛下,现在连他的面都见不上了。

而吕氏更是知道他没空这三个字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皇帝不想见,不愿意见,不稀罕见。这三个字从皇帝的口中说出来,代表着很多东西。

世界上没有秘密,不出一个时辰,宫里宫外就会传遍皇帝对她这个儿媳妇,有了些看法。

皇帝不待见一个人,往往代表着危险。

回去的路上,吕氏有些心不在焉,失魂落魄。

宫是座城,城里的人,都是这世界上最聪明,也是这世界上最会察言观色,同时更是这世界上最歹毒的人。

吕氏一路走一路想,不知道哪里做错了,惹得皇帝嫌弃,惹得皇帝厌弃,惹得皇帝对她有了看法。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

因为一个人。

朱允熥。

想到这个名字,吕氏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

自从太子葬礼那天开始,那个一直以来都被她所刻意压制的,被她瞧不起的老三,怎么忽然就进了皇帝的眼?忽然变成了皇帝喜欢的孙子?

朱允熥,怎么突然之间就在皇帝心中,代替了吕氏和朱允炆母子的位置?

“当时他在皇帝面前说了什么?”

“定是皇帝认为,我私下里是个刻薄的妇人!”

“定是皇帝以为,朱允熥以前那个样子,是因为怕我?”

瞬间,吕氏想到了很多答案。

瞬间,她的心变得冰凉。

如果真是这样,皇帝不但会她心生怨恨。恐怕这种怨恨,还会嫁接到自己的儿子,朱允炆身上。

自己死就死了,可是自己的儿子?

自己这么多年所做的,都是为了儿子?

想着,吕氏渐渐在宫中,走错了方向。

“娘娘,这不是回宫,是去大学堂的!”

一个宫女,在吕氏身后悄悄提醒。

吕氏停步,回头。

温和端庄的脸在初夏的阳光下,像是泛着一丝柔和的光。

她笑了笑,微微动动嘴角。

可是说出的话,却让人心寒,胆战心惊。

”本宫去哪儿,用得着你这个贱婢管吗?“

”娘娘恕罪,奴婢多嘴!“宫女顿时跪下,面色惨白。

”呵!“吕氏又温和的笑笑,再转头,眼神变得异常阴冷,”吴龟儿,掌嘴!“

啪,啪,啪,啪!

红色的紫禁城夹道中,脆嫩的绿荫下。

吕氏依旧如常前行,脚底的软布鞋踩在石板上,没有任何声音。

她的身后,垂柳之下,她的太监正在左右开弓,打着一个宫女的嘴巴。

~~~~~

”参见娘娘.......“

大学堂口,行礼的侍卫和宫人在吕氏的手势下,没有大声叩拜。

”本宫看看淮王读书!“

淡淡一句话,吕氏留下身边的宫人,只身一人朝着学堂走去。

下午的风,有些柔和,阳光下是绿树的影子,还有偶尔随风摆动的落叶。

学堂的窗户开着,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

那些年少的皇子藩王们,无心听讲,都仰着头看着房顶出神。

他们或许在想着,早点下课了,回去吃点好的,玩点好的。

”一群废物!“

吕氏的目光在朱元璋的幼子们身上扫过,带着不屑。

然后她的目光落在学堂最前面,那个专心和老师请教,身材有些消瘦的少年身上。

顿时,她的眼神变得柔和,并且充满了骄傲。

那是她的儿子,她的仰仗,她的未来,她的心中宝,朱允炆。

朱允炆拿着一本书,指给翰林学士齐泰在看。

后者露出孺子可教的微笑,然后不厌其烦的讲解起来。

"殿下,汉武帝晚年倦政,生活奢侈。同时听信谣言,父子失和,致使太子被迫自杀。”

“事情的起因,是巫......”

吕氏站在窗外默默的听着,听着翰林学士给自己的儿子讲解历史上的得失,听着遥远的关于阴谋和流血的故事。

然后,吕氏慢慢转身,在翰林学士们的办公房中,发现她的几位翰林学习,端庄的颚首,无声的离去。

离去时,她依旧满脸笑容。

~~~~~~~~

这是朱允熥第一次出宫,对他而言,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是好奇的。

应天作为大明的都城,是天下最繁华的所在。

街道宽阔笔直,尽管不全是石板路,可是泥土的地面也被夯得结实平整。路两边都是粗大的垂柳,有贩夫走卒坐在绿茵下休息,有货郎小贩卖力的吆喝。

路边,还有那些三层楼高,挂着招牌和幌子的商行。卖布的,卖粮的,卖酒的,卖糖的。

络绎不绝的行人,穿着各种衣裳,在路上悠闲的闲逛。有普通百姓,有带着小厮的书生,有带着孙儿的老者,还有软轿,马车等等。

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热闹,这里的人看起来是那么平和,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希望,这里的人都长着一张带着朝气的脸。

朱允熥一身便衣在街上闲逛,一双眼睛简直不够看。这繁华的大明,任何一个普通的场景,在他眼中都是这世上最美丽的风景。

他身边同样便装的锦衣卫,还有皇宫侍卫,虎视眈眈的看着周围的人群,各个都像积蓄力量的随时可以暴击的豹子一样。

检阅完即将出征的大明的精锐,朱允熥带着随身的侍卫乔装打扮,在京城中闲逛。反正朱元璋给了他一天的时间,他也正好想看看这个时代的真实面目。

“三爷!”朱允熥身后的廖镛小声说道,“回吧?”

“急什么!”朱允熥笑着道,“好不容易出来一回,怎么也得在京城逛逛!”说着,手里的折扇在对方宽阔的肩膀上拍了一下,笑道,“你不懂,这叫身临其境!”

廖镛不懂,只能微微弯腰方便吴王拍打他,同时戒备的看着四方。

他不明白什么是身临其境,但是他知道吴王要是有什么闪失,他们这些人都得掉脑袋。

一切在朱允熥的眼里都是新鲜的,见惯了后世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高楼大厦,这个时代的大街小巷是那么有人情味儿。

街上没有汽车轰鸣,没有暴躁的司机,没有那些脸上写着生活艰难的打工人。

有的,都是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祥和滋润。

这里,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天堂。

“三爷,回吧?”廖镛有些煞风景的继续说道。

朱允熥无奈的摇摇头,这些侍卫们生怕有人忽然钻出来害他一样。

但是想想他们也是职责所在,自己若再继续这样,怕是他们回去也要受到责罚。

刚想说话,目光落在路边一家卖糖果的铺子上。

“出来一趟怎么也得买点东西回去,家里有两个妹子,给他们买点!”朱允熥笑着,大步进去。

糖果铺子的伙计,见一个少爷带着一群长随过来,忙哈腰带着热情的招呼。

“这位少爷里面请啦!小店有山东来的芝麻糖,扬州来的梅子糖,苏州来的栗子糖,杭州来的桂花糖。”

“有福建来的龙须糖,广州来的椰蓉糖,广西来的甘蔗糖,番邦来的麦芽糖,还有塞外来的奶酪糖!”

一连串的话儿从小伙计嘴里说出来,既俏皮又好听,一连串说了许多不带喘气打磕巴的。

朱允熥的目光在店铺里转转,笑着问,“小女孩,还有老爷爷吃的什么糖?来上二斤!”

~~~

手里拎着几包糖果,朱允熥迈步出门,再看看繁华的街景,在侍卫的簇拥下,往紫禁城方向走去。

他今天格外开心,见到了大明的虎贲,见到了这个富裕从容的时代。他的脸上一直都带着笑容,不是平日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笑容。

但是他的笑容,很快就凝固了。

眼神,变样了。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朱允熥所作的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同时,又没有半点出格。


现在是洪武二十四年,在他的记忆中朱元璋的去世是在洪武三十一年。

皇帝病了本就是大事,任何一个皇帝的病都会引起京城的震动,朱允熥所做的就是要维护京城的平稳,维护大明朝纲没有任何波澜动荡。

同时,他所做的,也要让朱元璋在病好之后,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而且,现在也只能算是演习。将来真有一天,朱元璋驾崩,他要靠着这些可以依赖的力量,顺利的接管权力。

处理完这些之后,朱允熥再次默默的坐在朱元璋床前,老人那只手又从被子中露出来,他轻轻的握住,静静的看着。

”皇爷爷,您可把大伙都吓坏了,您快点好起来呀!“朱允熥小声说道。

与此同时,在寝宫的后面,御花园中,黄狗儿蹑手蹑脚的走了过来。

一个太监无声的从假山中出来,静静的站到一边。

”老祖宗!“小太监低声道。

”派人八百里快马通知燕王,老皇爷病了,让吴王监国!“此刻,黄狗儿的脸上完全没有那种在朱元璋身边时候的谄媚和小心,而是另一种趾高气昂的表情,”不管跑死多少马,都要快,听到了吗?“

”孩儿明白!“小太监答应一声,无声的消失。

随后黄狗儿看看左右,又穿过御花园,来到一处暗房之外。

”奴婢见过娘娘!“

“都什么时候了,公公何必多礼!”吕氏的声音响起,紧接着她和朱允炆同时从门里出来,“我们娘俩还要仰仗公公呢,您千万别这么客气!”

“奴婢就是奴婢,奴婢怎敢!”黄狗儿笑道。

“老皇爷到底如何?”吕氏盯着他问道。

“太医说是无碍了,最近要好好调养。”黄狗儿小声道。

吕氏脸上一僵,”吴王那边怎么说?“

黄狗儿压低了声音,“奴婢近不得吴王的跟前,但是奴婢知道吴王派人去了常家.......”

吕氏和朱允炆对视一眼,满是惊恐。

这就是他们和朱允熥相比另一个先天的劣势,他们没有真正的可以信任之人,而且是真正的有权力可以帮到他们的人。

而朱允熥则不同,他可是常遇春的外孙,军中那些跟随常遇春南征北战的杀才们,天然和朱允熥就是一条阵线上的人。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太和殿外,朱允熥的战报念到了尾声。


“待到天明,贼酋哈咎,月鲁帖木儿三万发狠猛攻,誓要将臣一口吞下。殊不知定远侯王弼率龙翔神策二军已到。”

“我大明重甲铁骑为先锋,轻骑为后,直破贼酋中军!”

“贼酋月鲁帖木儿战死,哈咎率千人西逃窜。此战共斩杀伪元贼三万,俘虏两千,牛马骆驼无数。”

一口气念完,朱允熥心中震撼稍去。

这不只是一封战报,而是一幅大明漠北征战的金戈铁马图。

以身做饵吸引敌军的蓝玉真是个疯子,以步抗骑的大明将士们也是一群疯子。

一群怀着必胜信念的疯子!

此刻,若不是在太和殿外的朝会上,若不是有朱元璋等人在场,朱允熥真的想大喊一声,大明威武!

“皇爷爷,此等大胜,该赏!”朱允熥笑道。

朱元璋微笑着点头,随后在龙椅上坐下,开口道,“传旨!”

皇帝话音落下,自然有太监准备好笔墨,几位翰林学士提笔等候。

“这回不用你们写!”朱元璋对臣子们摆摆手,对朱允熥说道,“大孙,你来写!”

“好!”朱允熥也不忸怩,直接站在书桌前,提起笔等着朱元璋 开口。

“你打了胜仗,咱很欢喜。”

朱允熥微微一怔,随即明白朱元璋的风格一向如此,简约明白就像说家常一样。国朝开国初年之时,朱元璋在给边关大将的圣旨中,直接写道,准备好刀子,贼人来了就给咱往死里砍。

朱元璋说话越是随便,越是没拿这人当外人。相反,若朱元璋客客气气的,写啥奉天承运之类的 ,有人就要小心掉脑袋了。

“就是人死的稍微多了点,你是大明的大将,国公。这种仗,以后不要再打了。”

“战死的将士们,尸首要收敛好,咱们汉人讲究落叶归根,派骑兵护送,把孩子们都送回来。有功的名单报上来,战死者的名单更是不能落下,还有伤了的,残的了,报给咱。都是咱大明的好男儿,不能辜负了人家....”

朱元璋慢慢说着,朱允熥慢慢写着。

忽然,朱元璋眼中有一丝犹豫被朱允熥捕捉到。

按理说说完了这些,皇帝就要在圣旨中论功行赏了,可是朱允熥迟迟不见下文。

“就这些。”朱元璋道,“八百里加急送至蓝玉帐前!”

边上的太监小心翼翼的拿走墨迹未干的圣旨,走到龙椅边上。那里有一张单独的小桌子,小桌子上有一个红色的方形古朴盒子。

朱元璋站起身,郑重的打开盒子,然后双手从里面捧出一方大印,玉玺!

在圣旨上盖完之后,朱元璋又道,“户部!”

户部尚书傅友问道,“臣在!”

“战死的将士,每人抚恤大银两个,月给其家中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加帛一匹,絮一斤。伤残不能自理者,每年多给米六石。”说着,朱元璋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记住咱的话,少一粒米,一文钱,都不行!”

“臣遵旨!”傅友德道。

将士们的抚恤可谓是大手笔了,古往今来的帝王有几个在乎大头兵的死活?一次性给点粮食就已经算是隆恩。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