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永朱厚照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畅读佳作》,由网络作家“倦鸟落旧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张永朱厚照是作者“倦鸟落旧林”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了三千人,控制着现在的淮安府城。战斗力并不高,甚至连武器都没有。但东拼西凑一下,好歹还是能保障自己安全的。所以,淮安府现在境内各县,基本上难逃朱厚照的清洗了。“此地为试点,不管朝臣是否反对,朕都要试试看。”朱厚照眯起了眼睛,控制淮安,可不仅是他临时起意,更重要的是这里乃是漕运要地,附近拥有大量的漕户,自己就算想要开海,......
《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畅读佳作》精彩片段
朱厚照没有时间管那么多。
清扫完了淮安府城内的账目和周围的地主,朱厚照整理出了总数达两百万两白银的物资,以及外加七千万钱的铜钱。
有了这笔钱之后,朱厚照立刻安排人去附近的漕河招人入伍,采用募兵制要到嘉靖年间才会正式推广出去。
但明中叶的卫所兵,已经废了。
朱厚照在彻查淮安卫的时候,六个千户,愣是凑不出五百士兵,看得朱厚照当场就以贪赃枉法,处死了淮安卫包括中等军官在内的数十个人,然后就地废掉卫所,转为设三个镇。
然后他修改了乡镇的分田体系。
首先,乡村以民多者改录,卫所设镇队。
每个卫设镇、每个所结队,然后采用军屯的方式重新分配镇队的土地。
首先,每个镇的户籍,不管丁户还是丁余,全部统一为镇户。
并且按照严格的一户只准有两丁的规则进行分户。
也就是一旦这个户口里拥有超过两个年满十六岁的男子之后,必须立刻分户,否则要缴户丁税,一丁一年六百钱!
丁税按照户册来收,不超过两丁的户口不收。
同时,按照户均六亩地来分田。
优先分配给从军的镇户,余者分配给其他镇户,以五十年为租期。
之后,每亩地,不论年产多寡,都必须上缴实物产出三成,作为集体收益。
其中两成集体收益为地丁税,统一上缴镇国府,就是直接摊丁入亩了。
剩下的一成,则用来给没有分配到土地的镇户们,充作安置费,只要户册一直留在镇社之中,就不准废止每年的分配。
这个并不指望有多少收益,但目的是用来平衡没有分到土地的百姓心思。
准许非农镇户百姓从事非农工作,比如手工业,并且不会按照匠户籍贯征召他们自费给国家干活了。
不过他们身上却承担了兵役。
因为镇户说白了就是军户,所以废掉的卫所,改成每个青年十六岁,就要参与征召,不管是有地还是没有土地的。
同时,非农镇户允许转民籍,只需要前往城市购买店铺或者民间购买一亩地,就能申请从镇户之中离开,转为民户百姓。
但不过就算当百姓,也得承受镇国府以外的调拨,说不定还不如镇户过得好。
军户的改革,只是朱厚照计划的一小部分。
目的是为了扩大可用兵源。
淮安只是试点,他现在选择呆在淮安的根本原因,还是尝试看看效果,不去做,谁知道对不对?
畏首畏尾,从来不是朱厚照的行事作风。
淮安这边正式开始清丈土地,卫所内的反对声音并不多。
毕竟大明的军户制度已经废了,军户就跟牛马一样,几乎和军官家的奴隶没什么两样了。
朱厚照的尝试和新的安排,一口气少掉了丁税的征收,还准许他们去做工,怎么能不让他们开心?
“陛下,梁阁老去了万寿台。”
朱厚照还在盘算后续的计划时,张永来汇报了情况。
梁储还是追来了。
“就他一个?”朱厚照放下笔问。
“是。”张永笑着,“还是骑马追来的。不过之后应该会有人陆续赶来,毕竟清河县已经被控制下来了。”
朱厚照扫荡淮安府,抓捕了大量的地主,当然也会有漏网之鱼,很快整个淮安各县都会接到消息。
所以朱厚照当机立断,只在淮安府城留在三百人,然后从淮安卫,现在改为淮平镇、清水镇、罗谷镇中,抽调了镇户组成临时军队,直接拉出了三千人,控制着现在的淮安府城。
战斗力并不高,甚至连武器都没有。
但东拼西凑一下,好歹还是能保障自己安全的。
所以,淮安府现在境内各县,基本上难逃朱厚照的清洗了。
“此地为试点,不管朝臣是否反对,朕都要试试看。”
朱厚照眯起了眼睛,控制淮安,可不仅是他临时起意,更重要的是这里乃是漕运要地,附近拥有大量的漕户,自己就算想要开海,也少不了动这群人的饭碗。
与其之后受制于本地士绅们的挑动,不如趁现在自己不在京城,而亲临此地,直接动手把生米煮成熟饭。
不管北京怎么反应,淮安这边有粮食,真要有人要反自己,散出去三百万石,够自己南征北讨了。
所以,多管齐下,先把淮安控制下来再说。
张永看朱厚照如此锐利,也只能赔笑说:“皇爷英明。”
“英明?但凡朕英明,又岂能到现在才被太祖高皇帝点拨出办法来?”
朱厚照摇了摇头,装神弄鬼起来。
倒不是他想要这么做,而是必须这么做。
必须要有足够合格正统的理由,以及捏在手中够强的实力,才能动手。
他控制淮安,等于控制了南来北往的大明钱粮,再对南直隶各地的大官儿抄家,照着鱼鳞图册去查土地,随随便便就是拿捏了一堆办法和理由。
哪怕是南京的勋贵,见了自己也得跪。
毕竟他们侵占土地也是真的。
真要干他们,也不难。
“唉。”朱厚照想到这里,也忍不住苦涩起来。
如果可以,他肯定不会这么干,因为容易把自己跟天下为敌。
可是不这么做又能怎么做?
他回去了北京,容易被文官按着动弹不得,所以哪怕是要回去。
所以,就算是要回去,也得让文官接受自己的条件,对自己妥协,不然之后破局难度,绝对比现在更大。
“陛下!都御史漕运总督丛兰求见。”
朱厚照正在和张永说话,被一个小太监打断了。
张永皱眉呵斥道:“不长眼的东西,难道没看到皇爷在训诫吗?”
张永和丛兰是有仇的。
之前丛兰得罪了刘瑾,差点被弄死。
张永他们干掉了刘瑾之后,张永想要拉拢丛兰,但却没被丛兰鄙视而不搭理,因此丛兰被张永安排了一手,从中枢调到了淮安担任漕运总督。
从这之后,张永就深恨丛兰。
哪怕朱厚照这一次抵达淮安,丛兰带着淮安文武,进贺功金牌花红彩帐,也被张永从中诋毁了一二。
朱厚照对于丛兰还算有印象,不过那是明武宗的印象,对于历史上的丛兰并不多在意。
因为他嘉靖二年就去世了。
现在来找自己,只怕是为了淮安改制而来。
“宣吧。”
朱厚照也想看看这种久历文武的大臣的意思。
朱厚照要下诏书,其中提督十二团营和宣府、大同、辽宁、绥远四镇总兵明显不合理,所以内阁确实驳回了。
但朱厚照转头就下了敕书,却只给了江彬东厂和锦衣卫,而兵权一个都没给。
这背后,是将内阁当刀使了。
得知消息毛纪虽然表面不说,可是心中越想越气,转头找到了蒋冕:“敬之,江彬小人,掌控东厂和锦衣卫之后,又身兼查通逆要职,接下来其人怕是要趁机排除异己,大肆株连啊!不能坐以待毙。”
“此事……你我又能如何做?陛下也在京中,虽然人在通州,却不断增加镇国府官职,并且明发圣旨,言明镇国府之威武大将军,便是陛下本人,于是改了将号,自封天下兵马大元帅,以皇帝之名,挂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镇国府,日后就要凌驾五军都督府之上了!”
蒋冕递给毛纪新来的诏书,并且印玺都按上去了。
这可不是以前的胡闹,而是正儿八经的告诉所有人,他朱厚照,就是要直接统军,难道你们要反对?
“通州有多少兵马?”
毛纪看着眉头凝重:“今上此举,实在是……”
“如何反对?此封诏书之上,开宗明义,大明现在内忧外患,东南有倭寇、北疆有鞑靼、西南还有土著,各地卫所依旧疲于奔命,兵部经略过慢,因而造成了安化王、宁王接连造反,已经导致了国家社稷不稳,神器不宁。陛下这封诏书,是训斥兵部,更是训斥我们啊!圣旨不下也不行,就算不下,皇帝也会下敕书。”
蒋冕无奈,皇帝要统合天下兵马安宁地方,这一点没有理由拒绝,否则就是居心不良。
并且皇帝将镇国府的办公地点安排在了豹房。
这是跟文官们博弈。
我回京,不乱跑,你们给我兵权。
若是不答应,皇帝万一将镇国府的开府建牙位置放在南方,那一个国家两个政府,这不是分裂是什么?
“发吧。让皇帝留在京中,比什么都好!”
毛纪长叹着。
朱厚照弄出的江彬威胁,已经被毛纪遗忘了。
只要朱厚照肯留在京城,比什么都好!
留在京城,还能施压,不然就跟现在一样,朱厚照人在通州,却不断的给天下下达圣旨,调整人事,惹出了一堆接着一堆的新制,让他们的文官现在已经没休息了,全部抓回来上工。
尤其是申报资产的事情,千头万绪,朱厚照亲自派兵监督直隶各地皇庄的清查,以及依托皇庄、皇店的乡镇化改革。
这些才是动摇国家制 度的根本,杨廷和现在在盯着这事,已经两日不曾来内阁了。
(老书9月冲刺150万字,将日3更!
本新书9月上旬暂日1更!
没看过萌新老书的,可以去瞧瞧!
谢谢!)
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初五,雪有点大。
顺天府及其周边几个府,出现了不少的兵丁进入皇庄和衙门之中。
去衙门的,为首多是读书人。
怀柔县的知县,还在后堂里处理今年的最后一批公文,解决之后,今年估计没有多少事情,也就可以休息了。
结果一群大兵进来不说,还带来了皇帝跟镇国府的旨意。
“这……”
“陛下的有诏,着顺天府、保定府、永平府、河间府内官田,一律改为镇国府田,用来设立乡镇,以增兵源、粮税。”
刘昂将手谕和公文都给了县令:“目下为镇国府三级吏员,统管怀柔县内设立乡镇诸事。”
“喏。”
……
此前十月初二,就藩于河南的崇王接到了朱厚照的圣旨,看完之后,也是大为振奋。
赶紧召集两个叔叔端恭王和庆元王还有几个兄弟郡王,商量对策。
皇帝无嗣,要选嗣君,但要求所有亲王、郡王都要参与,除了要去停下现在建设的陵墓外,还得去孝陵统一安排。
然后皇帝之后会安排,汇聚南京,抽这一签。
至于规格,自然是统一制式,统一灵牌,然后每个王爷,上缴十万两白银。
“这么多?咱们之可不比东南那边的诸王啊。”
庆元王一脸不开心,这可是能要走他这十几年的积蓄啊!
“无论如何有没有都要想办法!咱们家的孙辈,重孙辈若是被选上,皇位可就是咱们的了!到时候他当了皇帝,能少得了我们的好处?”
崇王拍了自己脑袋一下:“叔啊!这可是皇位啊!如果他当了皇帝,我们还用一直禁锢在这里?难道不能去更好的地方就藩?不为自己想,难道你觉得你家那几个将军,能坐视不理?”
“这……倒也是。要是选上一个,加恩封个郡王,也值得一搏。”
端恭王看着感慨了一句:“那就出吧。不就是按照上边的规矩来嘛!咱们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可以规避的。”
“规避个屁!你当心太祖高皇帝选不上你,而且被查到,不用太祖高皇帝选你,第一个撸掉你的就是正德堂兄。”
崇王说完,余者也都点了点头。
不仅是崇王,周王府内也一片欢腾。
不过人和人的悲欢不尽相同,最难受的自然是朱佑樘的兄弟们和他们的血脉了。
皇位,极有可能要跟他们无缘了。
不过打探来的消息就是,其余诸王出钱出力,想办法献孝心给祖宗,你不参加反而是个异类,毕竟不参加的,很容易被猜忌是否有图谋。
众人皆醉我独醒,很令人讨厌的。
安陆州里正在守孝的兴王世子朱厚熜,看母亲蒋氏,将王室田亩卖出去些,又凑了凑,这才给北京送去了。
朱厚熜看到这一切,只觉得朱厚照做法荒唐。
选嗣,犯得着这么大张旗鼓的吗?
但事实上,朱厚照这种做法,反而是正常的。
历朝历代无嗣皇帝还活着选嗣的行为,也都是这般大张旗鼓。
要选聪明的、身体好的,皇帝喜欢的为嗣君,才能让人觉得国家能有希望。
朱厚照这种做法,顶多就是被文臣觉得劳民伤财,后边也就不会说什么了。
毕竟,干系国家世系传承,隆重一点也没什么。
……
于是,当年十一月底,朱厚照北返抵达通州时,鲁王、衡王两脉,凑了将近两百万两白银的财货,也送到了通州。
王守仁清点着,然后看着把玩着白银锭的朱厚照,忍不住转身来说:“陛下,这些……王爷也太富了吧!”
其实王守仁想说的是,王爷们占据太多钱财了,实在吓人。
“百年生聚,能不豪富?两脉不过出了拿了现银,就换来了这么多的财货。诸王富得朕都想再割两刀了。”
朱厚照随手将白银丢在箱子里:“全部送进内帑,等诸藩的银钱抵达,怕是得接近三千万两白银!这可是大明一年的赋税!不过到时候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这点银子,还是不够用咯!”
此时的大航海时代已经彻底拉开序幕,来自天竺、美洲、茶马古道,以及日本的白银,在这一百年内,大量涌入大明,也让银子贬值了下来。但现在还没有到银子能直接购买的生活物品的地步,还是只有大宗商品才用得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