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复兴复兴的女频言情小说《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葡萄熟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现在更离谱,竟然跟着个寡妇跑了。那不成器的唯一做对的事,就是给他们生了大孙子,让他们老有所依。李复兴见状,急忙转移了话题。李老爷子可以数落,可他不能,老李对他这个儿子挺不错的了,没什么可挑剔的。好吃的花生米和饺子,让大家吃的停不下来,特别是旺财三个孩子,好吃的恨不得连筷子都吃了。“大哥,咱们晚上还可以再吃饺子吗?”旺花一脸童真的询问。记忆里,只有过年时才可以吃到寥寥可数的饺子,而且味道远不如今天的好吃。旺财和旺业也不由自主的看向李复兴。杨梅见状,瞪了他们一眼:“就知道吃,屎你们要不要也吃口?”吃一顿还不知足,还想晚上继续吃,做什么美梦呢?估计只有之前的地主老爷们才敢这么吃吧?如果不是李复兴回来,就是野菜团子也不敢敞开了吃。“哦!”三...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现在更离谱,竟然跟着个寡妇跑了。
那不成器的唯一做对的事,就是给他们生了大孙子,让他们老有所依。
李复兴见状,急忙转移了话题。
李老爷子可以数落,可他不能,老李对他这个儿子挺不错的了,没什么可挑剔的。
好吃的花生米和饺子,让大家吃的停不下来,特别是旺财三个孩子,好吃的恨不得连筷子都吃了。
“大哥,咱们晚上还可以再吃饺子吗?”旺花一脸童真的询问。
记忆里,只有过年时才可以吃到寥寥可数的饺子,而且味道远不如今天的好吃。
旺财和旺业也不由自主的看向李复兴。
杨梅见状,瞪了他们一眼:“就知道吃,屎你们要不要也吃口?”
吃一顿还不知足,还想晚上继续吃,做什么美梦呢?
估计只有之前的地主老爷们才敢这么吃吧?
如果不是李复兴回来,就是野菜团子也不敢敞开了吃。
“哦!”三个小家伙失望的回应。
李复兴笑道:“晚上不吃饺子,咱们吃肉。”
此话一出,三个小家伙的眼睛瞬间亮了。
吃肉!
杨梅一脸严肃,对自家的孩子们说道:“晚上咱们回家吃,不......”
李复兴打断她的话:“晚上还是一起吃!”
杨梅不敢答应,偷偷看向李复兴的奶奶。
李老太太翻了个白眼,说道:“我孙子都说让你们来了,还客气什么!”
算是便宜你们了。
“行!谢谢复兴,还有婶子。”
实际上,他们夫妻怎么样都无所谓,关键是几个孩子需要补一补,因此他们只能厚着脸皮答应了。
吃饱以后,李德军打算去上工,上次吃这么饱,都忘记是什么时候了。
李复兴跟着一起出去,从兜里掏出香烟,递了一根给李德军。
“三叔,往后我不在的时候,爷爷奶奶就麻烦你们多照顾一些。”
李德军一脸享受的抽了一口,笑道:“这还用你说?别担心,在村里,有三叔我看着,你就放心吧!”
这时,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锣声响起。
李德军脸色大变,急忙对李复兴说道:“复兴,先不和你聊了,赵家庄可能又截流抢水了。”
如今,水就是命!
小麦正是抽穗的时候,如果缺水是会影响收成的。
不止小麦,还种植的玉米,现在也是关键时期。
李复兴紧随其后,去看热闹。
路过麦田时,他发现麦田出现干裂的情况了,怪不得村里会急红了眼。村里的粮食都快见底了,就指望着这一季的麦子活命了!
流经李家庄的小河,如今几乎干涸见底。
很快,李家庄的青壮年们聚集在一起,情绪激动,手中都拿着武器。不止有农具,还有枪。
这个时候,枪、炮什么的还没有上缴一说,因此两个村的战斗容易变成真正的战斗。
李家庄的老支书带领村民,浩浩荡荡的走去赵家庄,一副兴师问罪的气势。
李复兴还在想着事,老支书就凑了过来。
“复兴,听说你现在在轧钢厂做采购员?”
李复兴转头看向老支书,笑着点点头:“嗯!往后咱们村有出售的东西,随时找我,收购价格绝对比供销社合适。”
其实,他很清楚,现在的李家庄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村里的粮食都不够吃的,还有什么东西能往外卖的?
“可以换粮食吗?粗粮就行。”老支书再次询问。
李复兴一脸惊讶:“用什么换?”
“若是行的话,我明天选些人进山,说不定能打头野猪。”
这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村里的粮食都要见底了。村子的食堂,基本上吃的都是些野菜什么的。
野猪是不好惹,但为了不被饿死,只能去冒冒险了。
“地瓜行吗?可以多换些。”
李复兴看了一下拼夕夕商城,粗粮有,不过和这个年代的粗粮不同,里面的粗粮粉磨的都快赶上如今的细粮了。
最便宜还得是红薯,两斤才1分钱,1块钱就能买200斤。
不过,他给村里自然不能按这个价算。城里粮店的红薯可是2分钱一斤,黑市直接卖四分钱一斤。
就算这样,也不一定会买到。
地瓜这种粗粮但凡出现,马上就会被抢光了。
他可以给李家庄降一点儿价格,但降价幅度绝不能太大,不然日后会增添不少麻烦。实际上,他即便按4分钱一斤卖给李家庄,老支书等人也会欣然接受。
而且,李复兴并非想要做慈善。他也不能只出不进,不然等钱花完了,就只能对拼夕夕商城里的东西只能望而却步了。
老支书毫不犹豫的说道:“换,就换地瓜。”
换粮食,自然是越多越好,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了。
紧接着,他又问道:“可以换多少?”
“这要看野猪的情况了,若是一百多斤,我尽量帮你们换五千斤。”
老支书闻言大喜。
即使用粮票到粮店买地瓜,九十块钱差不多可以买五千斤左右。若是去黑市,九十也能买三千多斤左右,而且还很难买到。
一般来说,一百多斤的野猪,卖不到九十块钱的。野猪肉要比家猪便宜,肥肉也少,肉质还比较柴。
但如今物资匮乏,特别是粮食和肉类。如果拿到黑市去卖,一斤一块钱也有可能成交。
不管怎么算,他们村用一头百斤多重的野猪换地瓜,也换不来五千斤红薯。
“行,你等我们的好消息吧!复兴,我代李家庄感谢你!”
“支书,您不用这么客气,我也是咱李家庄的人。”
听李复兴这么说,老支书连连叫好:“复兴!说得好!”
李家庄基本上都姓李,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些沾亲带故的。
例如李复兴和老支书家,也是有些亲戚关系的,不过已经出五服了。
出了五服,就没什么血缘了,双方的男女就能结婚了。当然,一般不会这么做。
李家庄的人没过多久就到了赵家庄,双方正在对峙。
先讲道理。
谁知道,赵家庄的人也很委屈,他们的河段同样也几乎干涸了。
“你们自己看吧!”
赵家庄的村长直接让开路,让他们自己看。
李家庄的人一看傻眼了。
有水,可是非常少,都不用赵家庄的人拦截,那点儿水也流不到李家庄去。
瞬间,两个村子的人纷纷愁容满面。如果继续下去,粮食一定会大减,可是要出人命的。
赵家庄的村长,一脸愁容的看向李家庄的村支书道:
“老李,你们村有余粮吗?能匀给我们一些......”
不等赵村长说完,就被老支书打断了。
“也就够吃几天的了,原本还想问你们借一些呢。”
双方情况都一样!
误会解决了,老支书带着村里的人回去了。不过水的问题却没解决,李家庄的那口泉,是支撑着整个村子的生活用水。
如今看来,庄稼的浇灌也得用那口泉里的水了。这样的话,村子里的生活用水就得限制起来,今天李德军也没办法多挑水了。
不多时,李复兴便接到消息赶了过来。
“复兴,这位是赵家庄的村长,之前见过。”
李复兴点点头:“记得,您好赵村长。”
“同志,你好。村里饿死了人,所以想着来找你了解一下换粮的事儿。”赵村长叹了口气。
“一百斤肉,换三千斤红薯,可以吗?”
老支书庆幸自己刚才没说,也感激复兴给村里争取的好处。
“行,没问题,太感谢你了同志。”
赵村长立马就答应下来。
他深知现在的粮食非常难弄,黑市的好价粮都几乎要买不到了。
得到确切答复后,赵村长就带人赶紧走了,村里人指望粮食活命,他得赶紧组织人进山打猎了。
回去的路上,他嘱咐身边几人,不能跟其他村的人说跟轧钢厂换粮的事,打猎是为了卖钱,粮食是买来的。
李复兴本来打算吃完饭就回一趟城里,让三大爷帮着再做四套压水井的零件,顺便再带点吃的回来,家里那些东西,做不出什么好菜。
不过因为赵家庄村长想用猎物换粮食。
那索性就明天回去吧,也省得自己再多跑一趟。
另外就是马上要天黑了,奶奶怕路上不安全,万一碰上歹人,那就麻烦了,在这个饿死人的年代,是有人铤而走险的。
李老太太多少对老支书有点怨言,村里有事怎么老是找她乖孙子?你们都是吃干饭的不成?能干就干,干不了就别干。
有了压水井,用水的确非常方便了。
水缸里已经盛满了水,奶奶很开心,脸上一直挂着笑意。
不缺水了,李复兴便洗了个澡,前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短时间内改不过来。
就是村里洗澡的环境不怎么好。
他想着不如把爷爷奶奶这也一块弄一下,一来让爷爷奶奶住的舒服一点,二来自己以后也要常回来。
于是洗完澡后,他便跟爷爷商量起来。
“爷爷,咱们房子东边再起两间新房咋样,一块把老房子里面也弄一下。”李复兴说道。
李老爷子愣了下,想道:你回来也是够住的呀?
旁边还空着一间屋呢!
“用得着吗?”他问道。
盖两间新房,再弄一下老房,可要花不少钱呢。
他觉得他们都一把年纪,也住习惯了老房子,没必要弄了,省下钱来给乖孙子以后用多好。
李复兴知道爷爷的心思。
看来还是得用杀手锏才行。
“爷爷,以后我可要常回来住的,弄好一点呗!”
“再说等我结婚了,你们孙媳妇也得常回来,有了孩子,你们重孙子不也得住?这也住不下呀?”
李老爷子还没答话,李老太太先急了。
“对,是得把房子盖大点,以后不够住的。”她已经想着乖孙子给她生一堆小重孙了。
“那我明天就找人。”李老爷子一想到未来的孙媳妇和重孙子,也有些迫不及待。
看来这杀手锏作用还真大,李复兴屡试不爽。
天渐渐黑了,李复兴百无聊赖,只能刷拼夕夕。
奶奶把家里唯一的煤油灯点了,放在李复兴房间里。李家庄虽然通了电,但是时有时没有,而且村民们舍不得,家家户户用的依旧是煤油灯和蜡烛。
都是农村最常用的照明工具。
这个年代的夜生活很枯燥,夫妻俩还能有点娱乐,其他人都是早早就睡了,也省下点煤油和蜡烛。
正因如此,每次放映电影都会在村里引起轰动。
第二天,李老太太做了稀饭,煮了鸡蛋。
这次他们没再蒸窝头,怕李复兴看见生气。不过鸡蛋还是只煮了李复兴的。
奶奶恨不得连洗脸水都给乖孙子打好。
吃完饭后,李复兴便看见爷爷把村里会盖房子的人找来了。
他拿出烟来,凑上去给几人都分了一根。
“嚯,大前门,还没抽过呢!复兴,你想怎么盖?”李志春把烟别在耳朵上,没舍得抽。
他四十多岁,却跟李复兴同辈。
刚才李复兴爷爷,也就是他叔公跟他说了,盖房子是李复兴的主意,所以他直接就问了李复兴的想法。
李复兴当即说了自己的要求,尤其浴室。
李志春一一记下,没觉得奇怪,自己这堂弟打小就住城里,对环境有讲究也是正常。
“这样的话,可能钱就花的多点了。”
“没事,志春哥你按我说的盖就行,缺啥就跟我说,我来想办法,多叫几个人来帮忙,尽快弄好,饭就在这里吃。”
“妥了!”
现在村里都知道你家吃的好,很羡慕,但不嫉妒。
“对了,你家有大梁吗?”
李复兴见爷爷摇头,便问:“谁家有闲着的没?”
“大开家有,他家木头都挺不错。”
“好,我一会过去谈谈。”
李志春接着说:“复兴,要是有门路,弄点水泥和石灰来。”
“石灰石也可以,高温一烧,就是生石灰,加水一拌,就是能抹墙的熟石灰了。”
“行,我准备。”李复兴答应下来。
这些材料,张师傅肯定都能弄到。
“那就这样,我带人去找石头,村里有闲着的泥砖,你跟老支书说一声先用着,以后还回去就行。”
“瓦不着急,上梁以后,我去给你挑好的。”
离李家庄不远就有个瓦窑,里面的工匠就是瓦窑工,虽然辛苦,但也让很多农民羡慕。
“麻烦志春哥了。”
李志春摆摆手,他还要感谢李复兴赏饭吃,吃的不用多说,肯定比村食堂要好,工钱也比去村里挣公分强。
送走李志春,李复兴也出了门,往大开家去。
虽然他不认识大开家,但旺财他们来了,可以带路。
盖房子是他提出来的,就不能太劳烦爷爷奶奶。
大有家在李家庄的西北角上,靠近山林,位置比较偏僻。
旺财三兄妹不敢再走,因为大有家有条大狼狗。
听到狗叫声,李复兴也很疑惑,这年月人都吃不饱,养狗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那条狼狗骨瘦如柴,但仍旧目露凶光。
屋里很快走出一个人,头发杂乱,满脸胡茬,正是李大开,同样比李复兴低一辈,得喊他声叔。
“二十一叔呀,啥事?”
李大有把门口的狼狗赶走。
屋里面接着又传来斥责声:“快点请你二十一叔进来,一点礼貌都不懂。”
李大开连忙对李复兴说道:“二十一叔,快请进。”
李复兴便带着旺财三兄妹走了进去,看见屋里情况,顿时有些吃惊。
李复兴拿出两百元,交给张师傅清点后,便送他出去,接着就去了二大妈家。
二大妈正在糊纸盒子。
糊纸盒子是街道派发的散工,有困难的家庭都能申请,虽然赚钱不多,但也能补贴家用。
“二大妈,我跟张师傅谈好了,按规矩不是得管人家一顿午饭吗,我想请您帮着做饭,到时候让他们来你家吃,完工之后,我给您十块钱或者十斤肉,您看咋样?”
二大妈一听,脸上露出笑意。
这可太行了!
她在家糊纸盒子,一百个才得一毛钱,一千个才一块钱。
别觉得糊纸盒子简单,虽然这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并不轻松。
纸盒子虽然小,但糊起来程序可不少,一天下来也做不了太多个。
现在帮忙做几天饭就有十块钱,为什么不干呢?
“那大妈要十斤肉。”
既然能选,那肯定要肉啊!
李复兴点点头:“没问题。”
事实上很多人都会跟二大妈做出同样的选择。
这年月,大家并不缺那几块钱,而是缺吃的。
现在城里还有很多遗老遗少,他们私自藏起来的金银可不少,但很多人却还是守着那些东西挨饿,你以为人家傻,舍不得吃?其实是没物资啊!
李复兴接着便出了门,往街道办走去。
安排污管道,需要街道办同意。要不是张师傅提醒,他都忘了这事了。
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议论声,陈主任最近心情不好,刚出生的小孙子天天饿的哭,但儿媳妇还没奶水,她想搞点牛奶什么的,但现在哪有这么容易?
听到这些消息,李复兴想到了自己拼夕夕背包里的十斤牛奶。
虽然空手应该也能办成,但毕竟人情世故么,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他心念一动,便从背包中取出两瓶牛奶,装进小布袋里,才走进办事处。
“小伙子,有啥事?”门卫大爷十分敬业的问道。
李复兴递上一根大前门香烟:“大爷,我是来找陈主任的,这不家里装修么,想安一段排污管道,特意来报备一声。”
大爷接过大前门,笑道:“是得报备一声,陈主任办公室在西边第一间,你过去吧。”
“谢谢大爷。”
打了招呼,李复兴便走到陈主任办公室前,抬手敲门。
“请进。”
李复兴接着推门走进,见一个扎着辫子的中年妇女正写东西,此时抬头向他看来。
“小伙子什么事?”
“您好陈主任,我是68号院的李复兴,这几天想装修一下房子,需要安一段排污管道,特地来跟您报备一声。”
“对了,这是我从朋友那里搞来的牛奶......”
不等李复兴说完,陈主任便腾的一声起身,掀开布袋,见里面果然是两瓶牛奶,一瓶大约半斤的样子,心中惊喜不已。
“68号院的复兴是吧?装修没问题,安排污管道也可以,就是不能影响邻居们。”
她说着收起两瓶牛奶,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二十元钱。
李复兴连忙道:“陈主任,这钱我可不能要。”
陈主任把钱塞到李复兴手里:“复兴,收着吧,以后叫我陈姨就行,下次再有牛奶,记得给我留一些。”
“好,陈姨,那我就不打扰您了。”李复兴当然乐得攀上这关系。
“去吧,改天来陈姨家里玩。”
“好嘞!”
陈主任满脸笑容,小孙子终于不用挨饿了。
她也不是随便就让人喊姨的,这年月能弄到牛奶的,本身肯定不简单,她也不吃亏。
......
回到四合院后,李复兴正准备收拾屋里的东西,李家庄的人就来了。
有了免费干活的,李复兴当然不会客气。
“你们帮我把东西搬到那屋去,强刚,你带上几个人跟着我。”
“好嘞二十一叔!”
李复兴带着李强刚几人来到轧钢厂旁边:“你们在这等等。”
他自己走到无人的隐秘地方,从拼夕夕上买了四千五百斤红薯,放在一旁,抽了一根烟后,这才走出去喊李强刚等人。
“来吧。”
李强刚几人也不多问,看见红薯后,就往牛车和小推车上搬。
老支书早就嘱咐过,不该问的不能问。
“好了,回我那吧,我请你们吃顿饭就得赶路回去了。”李复兴道。
“二十一叔,我们还是回村吃吧,这回人不少......”
这次来了十几人,吃上一顿可不是闹着玩的,现在个个都能吃的很,照昨天那么个吃法,得吃掉多少面条?
大家的粮食都来的不容易。
“别废话了,既然进城找我了,哪有让你们饿着回去的道理?走!”
回家之后,李复兴给他们蒸了满满一锅大米饭,这让那些头一次来的人目瞪口呆。
城里吃的就这么好?
这一刻,他们对城里生活的向往达到了顶峰。
他们在乡下可是粗粮为主,而且还总是吃不饱呢!
“都多吃点。”李复兴道。
菜不多,只有一盆炖白菜,但对李强刚等人来说,白口吃米饭也很满足,毕竟他们平时吃的都是窝头和野菜。
没菜是什么大事?
他们宁可一直这么吃下去。
“二十一叔,我饱了。”
李复兴也不再让,说道:“那你出去守着,换别人进来吃。”
那小伙子便放下碗筷,向四合院外面走去。那些红薯可容不得半分意外,丢一袋回去,也得被老支书骂死。
他很久没有这种米饭吃到饱的满足感了。
刚刚他很想给弟弟妹妹藏一碗回去,但一想到连吃带拿不好,这才没动。
事实上,不单他自己有这种想法。
李强刚他们也同样如此,家里的弟弟妹妹,儿子女儿们都饿的快脱像了。
“我要是能留在城里就好了。”一个小伙子忍不住说。
“你留城里?你会啥?不饿死你?别想东想西,吃了饭跟我回去。”李强刚说道。
现在打击他们,总好过他们自己产生幻想,回去以后总想着城里的好,安不下心来过日子。
谁不想进城做工人?
但问题是你会什么?技术文化都没有,当哪门子工人?
吃饱饭之后,李强刚便带人送红薯回去,没有丝毫停留,他可记得自己进城是为了什么。
回到李家庄,老支书等人看到足数的红薯后,纷纷长出一口气,脸上都不自觉露出笑意。
“复兴没说别的?”老支书问道。
“没说。”
“那就好。”老支书点点头。
“爷爷抓一把尝尝味就行,剩下的你带回去自己吃。”
最后,李老爷子强忍着来自花生米的诱惑道。
李复兴摇头说:“爷爷,这些都是给你的!你孙子我如今可是轧钢厂的采购员了,想吃个花生还是够的。”
“采购员啊!不错!不错!”李老爷子高兴的说道。
采购员在这个时候十分受欢迎,可以接触到很多物资。现在最紧缺的便是物资,至少,以后孙子不会饿着了。
然后,李复兴又拿出一袋面粉。
“爷爷,你和我奶奶如今都年纪大了,往后要多吃细粮。”
李老爷子看到那袋面粉后,直接惊呼。
“富强粉!”
在这个年代,家家户户连粗粮都不够吃的,所以面粉一年也吃不了几次。
而富强粉的质地、杂质等方面,属于最好的面粉。
李老爷子看着,不由得叹了口气。
如果把富强粉换成粗粮,得买多少粗粮啊?现在农村里,别说细粮了,就是粗粮都不够吃的。
不过,李老爷子心里也很感动,觉得孙子比儿子还孝顺。
“这些富强粉,都能娶个媳妇了。”
的确,在这个时候的农村,几斤粮食就有可能娶上一个媳妇。
把家里的姑娘嫁出去,不仅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连吃饭的人都少了一张嘴,因此,许多家庭连彩礼都不要。
“娶媳妇的事儿,爷爷你们就不用操心了,我爸已经安排好了。我在城里顿顿吃白面,这些面粉,你们也放开了吃吧!”
说着,李复兴把鸡蛋拿了出来。
“这是鸡蛋,坏了,有三个烂了。”
李老爷子转过头一看,真的看见了三个碎鸡蛋,里面的蛋液全没了,顿时心疼不已,这可都是吃的啊!
“你带这么多好东西回来做什么?”李老爷子假装责备道。
李复兴故意说道:“爷爷,以后我会经常回来,家里自然要多备点吃的,那些棒子面剌嗓子,我可不喜欢吃。”
李老爷子闻言,满脸欢喜:“真的吗?好!等会儿让你奶奶给你包饺子吃。”
一听大孙子往后经常回来,他瞬间不在意别的了。在他心里,孙子金贵,就得吃细粮。
李复兴点点头:“行,等会儿我帮着剁馅。”
然后,他又拿出了一块大肥肉,一块五花肉。
李老爷子的眼睛都瞪大了,这么多肉,大多数都是肥肉、好肉!
“那个......”
李老爷子怀疑,孙子是不是把一整年的肉定量都买回来了。城里物资是充足,可是城里物资都是有定量的,特别是肉这种紧俏货。
李复兴不等李老爷子说什么,直接说道:“爷爷,我做的是采购,弄点肉很正常。您和奶奶就放心吧,以后咱家不缺吃的。”
李老爷子仔细一想,也对,自家大孙子可是采购员。
他差点儿把这事忘了。
“这肉真不错,爷爷先去炼油。”李老爷子对那块大肥肉赞不绝口。
李复兴此时才意识到,这个时期的人们居然这么渴望油水。
李老爷子把东西整理好,拿起大肥肉开始切起来,切了一盆,随后就点火烧锅。因为天气炎热,肉不能久放,需要尽快处理。
肥肉炼油后,剩下的油渣就能包饺子,根本不用额外的肉馅。
五花肉抹上盐,做成腊肉,可以留着慢慢享用。
“我去挑水。”李复兴发现水缸里的水不多了。
但是被李老爷子拦住了:“复兴,你去休息,等会儿你堂叔就会来给家里挑水。”
李复兴也想起来,现在是堂叔李德军在照顾两位老人。
堂叔家也不富裕,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之前他们家人口多,兄弟四个,所以分家时几乎没分到什么财产。
但那时,李复兴的爷爷帮过他们。
为了报答李复兴的爷爷奶奶,堂叔两口子会时常来帮忙,像挑水、劈柴这种重活,基本上都是他们帮忙做的。
李老爷子可舍不得让自家孙子做这些重活。
这时,有三个小孩跑了进来,是堂叔家的孩子:八岁的旺财,七岁的旺业,以及五岁的旺花。
孩子们赤着脚,衣服也都补满补丁,小手都脏兮兮的,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
边跑边叫嚷着:“大哥,我们也想吃花生。”
显然,是听到消息便跑来的。
“都过来,把手洗干净了。”李复兴拿起水瓢,一边舀水一边说道。
几个孩子很听话,乖乖照做。
“一定要把手都洗干净了。”
李复兴继续舀水,不过见他舀到第四瓢时,李老爷子有些欲言又止。
眼下正值干旱,河水几乎要干涸了。用水一事,导致周围好几个村子闹起矛盾,还因此死了几个人。
“大哥,洗完手的水还能拿去浇地。”旺财提醒道。
平日在家里,如果他们这么浪费水,绝对是会被打的。
李复兴愣了一下,随后拍了下脑袋。
“没事,放心用!”李老爷子赶紧说道。
自家大孙子不就是多用些水吗,等会儿德军多挑几桶水就是了。
李复兴没有给孩子们拿花生,直接从拼夕夕买来了糖果,叮嘱他们:“就在家里吃,别去外面。”
“是糖。”旺财和旺业两兄弟高兴坏了。
旺花更是眼睛亮晶晶的:“我这辈子第一次拿这么多糖果哩。”
李复兴轻笑。
一个五岁的小屁孩,张口说这辈子,实在是好笑。
李老爷子在一旁教育起三个孩子:“糖是大哥给你们的,你们要记得你们大哥的好,明白吗?”
自家孙子拿来的东西,可不能养出忘恩负义的人。
旺财兄弟重重的点着头道:“我永远都会记得的。”
旺花:“我记你八辈子。”
李复兴:“......”
这话听起来怎么有点奇怪?
......
四合院里,郑老头和他儿媳都下班回来了。
郑老太太把李复兴送自家十斤糙米的事说了出来。
“复兴这孩子,真是没话说。”郑老太太感慨道。
李寡妇满心欢喜,有了这十斤糙米,能撑到下个月定量粮食下来了,可算是解决了眼前的难题。
郑老头也松了一口气,但是,他思索片刻后说道:“等复兴回来,我拿给他3块钱。”
他家手头还有些积蓄,只是粮食实在难买。就算去鸽子市,也不容易搞到,价钱实在是太贵了。
早年间的民间集市由于以卖鸽子为主,因此称为鸽子市,后面发展成什么都交易的大型集市,不过这种集市并不合法。
还有人称鸽子市为黑市,不过严格来讲,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鸽子市是老百姓自发凑起来的集市,并非官方组织,白天摆摊售卖的基本上都是些农副产品。上头对此也是得过且过,毕竟得让老百姓先活下去。
至于黑市通常是在晚上悄悄进行,进入得交费,还有人看守。里面贩卖的物品各种各样,许多都见不得光的,和传说中的鬼市有些像。
“儿子,爹走了!”
“你今年满了18岁,爹有自己的幸福生活要去追求!”
“老徐家的女儿爹也帮你定好了,过两年你们就结婚,这四合院你住着,桌上还有200块钱。”
“愿儿子身体健康,前程似锦!”
......
李复兴拿起桌上的字条,有点没回过味儿来。
他打量了一下周围。
老式的四角柜,饭桌上扣着的洋瓷碗,墙边的水龙头和铁盆,门外还堆着煤球......
一股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前一秒李复兴拿着智能手机,享受5G时代,下一秒他就来到了60年代的四合院?
今年18岁,刚进了轧钢厂做采购员。
而且,还来得及和爹见一面,爹就潇洒的跟着一个寡妇跑了?
李复兴他娘死的早,他爹把李复兴拉扯到成人,给李复兴弄进轧钢厂工作,就连对象都安排妥当了。
北平城里的四合院。
200块钱,在60年代也是笔巨款。
把儿子成家立业的事都交待的明明白白,老人家拍拍屁股,和小寡妇去过幸福生活,该说他爹是有良心,还是没担当?
嗯......
“尊敬的顾客,拼夕夕商城欢迎您!恭喜您,太幸运了!无需助力,您可选择一件商品,免费带走......”
一阵眼花缭乱的快闪。
最终,画面停止在了0.01这个数额上。
想起来了!
李复兴就是帮表妹砍一刀的时候,点击表妹发过来的分享链接,穿越到了60年代。
看着无比熟悉的界面,李复兴一阵牙疼。
砍一刀!
我砍你妹啊!
谁不知道这一分钱砍下去,会变成金币,金币变贝壳,贝壳变钻石......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干脆,咱直接给你一分钱得了!
“余额不足,无法支付,请充值!”
李复兴就这么一说,商城还真回应了。
果然,60年的拼夕夕都变得淳朴,老实。
桌上20张工农大团结,在诱惑着李复兴。
这个年代,物资紧缺。
钱还不是万能的。
“真行的话,充10元进去,不行就当我给智商充值了。”
李复兴抽出一张。
事实证明,真行!
商城立马充值完成,还按李复兴的安排,直接付了1分钱,完成了砍一刀。
没有套路!
没有陷阱!
桌上出现了10斤上好的大白面粉。
再看看商城里的其他商品,东北大米,富硒鸡蛋,龙口粉丝,大白兔奶糖,棉布,呢绒......
二锅头,五粮液,哈德门,大前门,牡丹,中华......
标价也是朴实无华,市价!
但这个60年代的拼夕夕,它是真能砍一刀啊!
不玩虚的,突出一个实在!
李复兴心里顿时有底,这个年代,有的吃比什么都重要。
“复兴,吃了没?”
门外,三大妈的声音响起。
“还没呢。”
李复兴拉开门,本来门也是虚掩着没关上。
“三大妈吃了没?”
四合院里,还住着三位大爷。
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有,但道德绑架,有官瘾,精打细算的,暂时还没出现。
“你爸的事别往心里去,你年纪轻轻,在轧钢厂好好干,有啥不懂的的,问我当家的......”
三大爷是轧钢厂的老钳工,老员工了。
两家同在四合院的中院,面对面,三大妈热心肠,路过看见李复兴在,便想着过来鼓励几句。
“放心,没事。”
李复兴笑了笑,翻出米缸里的布袋子,里面是十斤多糙米。
受限于这个年代的碾米机,以及物质条件,米糠参着小石子,蒸饭前得选上半个小时,吃饭还得谨防磕牙。
如今李复兴有了拼夕夕60年代版,自然不用再吃糙米。
“三大妈,这点米你拿回去,你家几个孩子吃得多。”
“不用,不用!”
三大妈连连摆手,她家确实困难。
当家的在轧钢厂上班,挣得不少,但下面要养三个孩子,开销大的很,半夜饿醒是常有的事。
早上两个馒头,当家的要上班,吃一个,三个孩子分一个。
“我家还能凑合着过,你以后要娶媳妇,多存点钱。”
“娶媳妇不差这几斤米。”
李复兴家在四合院里,确实算好过的,要不他爹也不能放心的丢下李复兴,去和小寡妇过幸福生活。
“真不用。”
三大妈知道谁都不容易,以前有过不去的时候,她不是没向李复兴家借过,但现在还没到那么难的时候。
“复兴,你要真能匀出来点,去看看李寡妇家的那俩孩子。我昨晚起夜,听到那俩孩子在嚷嚷肚子饿,李寡妇大半夜的蹲在屋外抹眼泪。”
得!
四合院里除了三位大爷,还有一个寡妇。
李复兴仔细确认了下,从小到大没人叫过他傻柱,这才点点头,又和三大妈扯了几句家常。
李寡妇夫家姓郑,住在四合院的后院。
男人是厂里的生产管理员,待遇比三大爷还好,一家人过得不错。
但前几年,小郑下班后和工友喝酒喝死了,一家子顿时没了依靠。
上有两位老人干不了活,下有两个小孩嗷嗷待哺,都指望着李寡妇,这日子能好过?
送走三大妈后,李复兴便提着十斤多糙米,敲响了李寡妇的屋门。
“是复兴啊,快进来坐!”
开门的是李寡妇的婆婆,李复兴一直管她叫郑奶奶。
李寡妇不在家。
“郑奶奶,我就不进去了。”
李复兴就站在门槛上,和郑奶奶唠嗑两句,提了提布袋子送过去。
“家里的窗花昨晚被风刮跑了,还得请郑奶奶给我再剪一副,我重新贴上,就用这个换。”
把米放在郑奶奶脚下,扭头就走。
过年的时候,郑奶奶剪了两副窗花给李复兴家。
如今再要一副,没毛病吧?
“孩子,你倒是进屋喝口水......”
郑奶奶连招呼都没打完,就看着李复兴走了,打开布袋,看到里面的米,不由得有些老眼发红。
十斤多米,一家人省着点能撑一星期。
三天前,她家就断粮了,想办法向别人借,但这年头谁家有余粮?
别说一副窗花,就是十副窗花也换不来一斤米!
郑奶奶如何不明白,这孩子是在变着法子帮她家。
李复兴脚下生风,回到自己屋里,第一件事就是把窗上的窗花一把撕下来。
然后盘算了下。
他爹跑了,以后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便落在了李复兴肩上,也该回乡看看。
拼夕夕里砍一刀,带点好的给老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