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组长俞汉卿,副组长郑勇,唯一的普通组员是唐晚晴。
对于郑勇当副组长,唐晚晴是很有意见的。
郑勇从厂里拿货价是1分4一盒,等于厂里一分不赚,而她拿货则是1分5厘一盒,得了便宜的郑勇能当副组长不过是为了给郑勇姐夫面子。
至于老厂长选俞汉卿当组长,骄傲的唐晚晴和目中无人的郑勇居然都没意见。
2分一盒还给押金拿货的人,当个组长确实够格......。
郑勇直接把俞汉卿当成了一个笑话,唐晚晴则是想劝都不知道该怎么劝,主要是她跟这家伙虽然有合作,但互相看不顺眼也是真的。
二里岗街道火柴厂这些年囤积加滞销的库存大约有十五万盒合格品,总价值在三千块左右。
老厂长的意思是每人分五万和的任务,谁先卖完自己的,便可以拿其他人的份额继续卖。
三人当天各拿了一小拖车大约一万盒出头的量。
郑勇压根看不起唐晚晴。
在他看来这个女人虽然脑子活,但比起自己的底蕴来还是差了太多。
至于那个大个子,根本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家伙。
要不是他上次的案子还没有消,他非让人揍这小子一顿不可。
敢咋咋呼呼的把愣神的自己弄出办公室。
反了他!
郑勇靠着姐夫和家里的人情,早就在棉纺厂国营饭店摆了一桌酒,请了好几个单位的人吃饭。
来的这些人都是能在各自单位采购事务上说上话的人。
这回的火柴生意其实不大,但郑家人却极为看重。
他们一来是想让郑勇赚钱收心,二来是想让郑勇借机认识更多的人。
酒桌上你来我往,几杯酒下肚,郑勇今天才到手的一万多盒火柴便被分得七七八八。
田小苗作为郑勇最近的女玩伴,也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酒桌上。
郑勇很得意自己对田小苗的吸引力,只是可惜酒桌上这帮人不懂省城的那个新名词——马子。
田小苗喝得两腮通红,她小心翼翼的推了推郑勇。
“勇哥,这个火柴能赚多少钱啊?”
“能把今天请客的钱赚回来么?”
郑勇呵呵一乐。
“能赚的钱不是太多,但细水长流嘛。”
“至于请客,呵呵呵呵,哥哥我吃饭从来都是挂我姐夫单位的账。”
“哥哥我赚的全是那个什么词来着,对,净利润!”
......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不甘心一辈子锁死在田地里的人越来越多。
在村间乡里卖小物件的货郎队伍也在逐渐壮大。
货郎们进货的渠道无非两种。
利润最小但最安稳的是从市里的经销商手里拿货,利润稍大的是自己去外地进货。
只是这年月那糟心的交通和路况,让货郎们每周都面临着货物不足的情况。
唐晚晴没有郑勇那样的路子,但她也早就想好了对策。
她带着那一小推车火柴来到了江县长途汽车站某个不起眼的位置。
这里有几辆颜色特别的大巴,那是小商贩去外地进货的专车。
小推车上有块纸板。
二里岗火柴厂正品火柴,特价批发。
百盒起批,两盒3分3。
五百盒批,两盒3分2。
千盒起批,两盒3分1。
小牌子一竖,几个做货郎生意的买卖人立即围了过来。
火柴这东西是乡下人消耗极大的物件,他们每次游走乡间卖得最快的东西里就有火柴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