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晚风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畅读精品神明保佑

畅读精品神明保佑

竹生焉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神明保佑》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竹生焉”的创作能力,可以将谢豫川涂婳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神明保佑》内容介绍:赛博打工人涂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系统连人带房卡在古今双时空之间。莫名成了\b护国公府供奉数代\b的家神。传说谢家有神明,满朝文武皆知,只有少将军谢豫川儿时顽劣将信将疑。一百年不显灵的家神,算什么神明?家门遭逢抄家灭族之日,身受重伤关在诏狱不见天日的谢豫川,平生第一次希望谢家神明这事是真的。谢豫川走投无路之下虔诚发愿:“祈求神明庇佑谢氏老弱妇孺。”被系统拐到大梁朝的涂婳看着......

主角:谢豫川涂婳   更新:2024-08-24 07:0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谢豫川涂婳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精品神明保佑》,由网络作家“竹生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神明保佑》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竹生焉”的创作能力,可以将谢豫川涂婳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神明保佑》内容介绍:赛博打工人涂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系统连人带房卡在古今双时空之间。莫名成了\b护国公府供奉数代\b的家神。传说谢家有神明,满朝文武皆知,只有少将军谢豫川儿时顽劣将信将疑。一百年不显灵的家神,算什么神明?家门遭逢抄家灭族之日,身受重伤关在诏狱不见天日的谢豫川,平生第一次希望谢家神明这事是真的。谢豫川走投无路之下虔诚发愿:“祈求神明庇佑谢氏老弱妇孺。”被系统拐到大梁朝的涂婳看着......

《畅读精品神明保佑》精彩片段


兵书和阵法,一向是将帅的心头好。

谢豫川自然不例外,三岁开蒙,年少习武,十几岁随父兄上阵杀敌,于用兵一道多年来勤学苦练,不敢有丝毫懈怠。

谢家治军一向从严,数代将领传承下来的用兵阵法不少,战场之上御敌十分有效,但梦中这所谓的鸳鸯阵法,却着实让他心潮澎湃。

一觉醒来,谢豫川睡意全无。

双膝盘起,披着薄衫打坐调息。

阖上双眼,方才梦中所见所闻便彷如倒影一般,在眼前一一浮现。

他越是反复琢磨,心中越是惊叹。

此阵法将士兵和武器合二为一,取长补短充分融合,其阵型可依实际环境灵活变化,攻守兼备,若配合得当,可以少胜多,出其不意,极有成效。

翻遍谢家兵书阵法,未见此阵!

谢豫川如获至宝。

仙人梦中传他绝世之阵,恩同再造。

他凝神感激家神,虽不知神明居于九天何处,但谢豫川仍面朝玄天俯身长揖。

涂婳放在枕边的手机屏幕,弹出一条新信息,来自谢豫川。

「谢豫川:予珩感谢仙师传道受业,梦中教我阵法,感激之情,无以言表,神明有灵,愿您福寿康宁。」

涂婳侧身卷抱着被子睡的昏天暗地,娇梦正酣。

曦光初显,雾升烟散。

押官们都醒了,犯人们也陆陆续续被喊醒,用过早饭,衙役带人清点人数,一个不少,衙役满意的回去复命,队伍收拾行囊开启新一日的路途。

从松江河边再往前,几日脚程后,应是盘龙岭。

那地方熊九山以前执行公差去过,诚如商队的管事闵忠所言,地高林密,野兽成群,确实不易通行。

这几年敌国屡屡犯边,关外兵戈,关里灾年连连,民生凋敝,落草为寇者也不鲜见。

也只有京城内歌舞升平,富人不知穷人饥,大梁的破败都掩藏在那些利欲熏心和靡靡之音下。

出了京卫府辖内,松江镇与盘龙岭之间有一个驿站,专司京中和边地的紧急军务交接,闲暇招待来往的官府公务。

熊九山的想法,若是队伍行进速度快,那就早点赶到官家驿站休息,就是给他盘龙岭上的土匪八百个胆子,也不敢在军务重地滋扰。

若是行进速度慢,就依其它衙差的提议,在盘龙岭和驿站前的高家村休息一夜。

京卫府迟迟不组织人手剿匪,熊九山也不愿意去深究里面的原因。

他观察过闵家的商队,那商队内既有家丁又有打手,里面不乏几个威武之人,看着像是曾经走过镖的。

这样的人员组成,都在那盘龙岭处吃了暗亏。

熊九山自然不会小看那伙匪贼。

有副官来问:“大人,今日犯人的刑枷还戴吗?”

熊九山沉思片刻,道:“今日暂缓吧,早点走,去了高家村再休息。”

有熊九山这话,大家心里都有了数。

若是能早点赶到村庄休息,至少不像这几日在外面风餐露宿的辛苦,押解的差官们都很高兴。

流放队伍途径各州府村落,只要不给各州府衙添麻烦,通常都会给予便利。

路过村庄,不得入村滋扰,但可寻村中里正商量食宿之事。

一般情况下,村子也不会太排斥,毕竟路过的流犯不一定都是穷苦之人,有的流犯本事大,一路吃香喝辣架着马车途径歇脚也有得是。

宿在村边,有押官看着,枷锁镣铐也很安全,不管是押官还是犯人总要吃喝,村中也不算吃亏。

冬子翻山越岭,赶在流放队伍之前,敲开了高家村里正高树生的家门。

“三叔!快开门啊!有急事!”

冬子把大门敲的咣咣直响。

秋末收粮后,入了冬村子里就没什么营生了,村子里男的要么进山要么进城,女人在家缝补衣物,或者入山脚下捡点野菜晒干备冬。

高树生身为高家村里正,今日本该是张罗着村里的青壮年,结伴进山寻么点山货。

但前几日,有村里的年轻人从城中回来,说城里正热闹,正缺人手打杂货,一下子拉去十几个人,高树生一下子无人可用,只能等他们那些人回来。

这其中,就有进山的好手高山河和冬子。

明明过两天才回来的人,突然来找他。

高树生披着衣服磕着烟锅子就出来开门,“多大的事,快把我家大门砸了,毛毛愣愣的,什么时候能长大。”

说归说,还是让冬子进屋了。

冬子一进屋,先暖身,边搓手边跟高树生说:“叔,前面有队流放的犯人们,可能要路过咱村儿。”

“又有流放的啦?”高树生问道。

“嗯!”冬子点头。

“来就来呗,一年到头总要来个几次,不怕,村东边那块,有几间闲房空地,正好借他们用。”

高树生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按照往常旧年惯例做就行了。

但冬子猛把头摇了几个来回:“这次不一样!三叔,这次他们人可多了。”

高树生一听人多,精神了些,忙问道:“人多,是多少人?你可知道。”

“山河哥让我绕道先回来给你报个信,本来我一大早能回,后夜山里雾大狼叫的欢,我就在山里那水洞躲了半夜,起早天亮赶紧跟你说。山河说,他们连官兵带犯人,一共百十多号人呢!”

“这么多?!”

高里正也吓着了。

“还有一队跟着的商队,人也不少,几十号是有了。”冬子又道。

这一下子,高树生可坐不住了。

他起身在房中来回踱步,详细询问冬子,这次的流放犯人为何这么多人,以前最多几十个那不少了,这次居然这么多人,他们高家村才一百五六十户人家,何况现在许多男丁也不在村中,都进城务活去了。

呼啦一下子进村子里这么多人,他们庙小如何接应?

可是人多,也代表着好处多,听冬子话里话外的意思,流犯之中还有不少人身上略有银钱,高山河带着他跑去卖草鞋都能赚上一笔。

那……到了村中,也需要换点路上的吃用不是?

况且,还有富裕的行商呢,他们那些人可是自由身,宿在村中历来吃用都选好的,出手也阔错。

一边是富贵,一边是危险,高里正心中有点纠结。


“你好好想想,在那松江府衙之内,谢豫川真的将他们谢家神明请来,为肃儿治病?”

京城徐府内,徐老太爷刚送走请来的太医,便将孙子身旁的两位属下招来书房问话。

两人正是随徐肃去松江救人的武官。

“回主子的话,我二人所言句句属实,不敢有半分欺瞒,都尉当时命在旦夕,谢豫川说有一方法可以试试,但能不能成他不敢保证,我们当时没有别的选择,请来的大夫也束手无策,所以只能铤而走险。”

另一人也补充道:“确实如此,当时在场亲眼所见之人,还有押解的官员熊九山和松江知县李周全,谢豫川确实请来的谢家神明来为都尉疗伤,但是神明出手时,谢豫川不让旁人在场,所以具体都尉是如何疗伤的,我们并不知情。”

“都尉当时高热不退,但疗伤过后,翌日一早状态就好了很多。”

“谢豫川临走时,让我二人务必趁都尉状况好转时及时回京,特意叮嘱我们告知老太爷请宫中太医来为都尉治疗,以防万一,我们这才连忙回来。”

徐老太爷听完,脸上的神情很是震惊。

他万万没有想到孙子徐肃突然负伤回到京城,竟然还有这样一段经历。

刚把人弄回来时,他也没有那个闲工夫去详细了解,徐肃发生了什么事,先请太医来看看要紧。

当即让管家去宫中请太医。

太医来府上为徐肃全身上下检查过后,拱手对徐老太爷道:“徐都尉身上的急伤已被高人救治,生命确无大碍,而且脉象也平稳,应该没有大事,老太爷可不必太过担忧。”

那太医说完,欲言又止,徐老太爷见太医如此,便细问。

这一问,可把徐老太爷给惊到了。

那太医说:“我观都尉的体内顽疾,好似也好了很多,如实往好了说,怕是以后都尉每年到了时节都要犯上一轮的老毛病,都不会再犯了。”太医说完,自己还念叨着,“不知是何处高人出手,医术如此了得。”

徐老太爷当即心里就生出巨大的怀疑。

而被太医误以为是世外神医的涂婳,其实只是用积分和能量在系统商城里换了一个救命的药而已。

听完两个武将的话,徐老太爷踱步走到椅子上坐下。

他岁数大了,突然听见这样的消息,着实需要冷静冷静,消化一下。

他是知道孙子徐肃从小就跟谢家六郎交情匪浅的,但是两家在朝堂之上还是有些不同政见的,那也仅限于于公。

于私,他并不阻拦徐肃跟谢豫川称兄论弟。

谢家六郎他是见过的,大概是当初见的时候年纪还小,看着就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只是性情爽朗好动,显得沉稳不足。

但是因为这份大大方方的开朗,将小时候因身体孱弱总是闷在府中的孙子徐肃拐跑了。

自家孙子的个性,徐老太爷是了解的。

他怎么会突然之间带人去了松江镇,这要是认真追究起来那可是要受罚的,徐肃不可能不知道,明知有代价和危险,还要过去,那必然是有不得不去的理由。

“既是他的决定,那自有他的道理。”

不过徐老太爷还是对于谢豫川请神明来救人这件事存疑。

若不是两个人言辞凿凿不敢有半句谎话,他是说什么也不会信的。

那谢家的神明,一百多年了,也没见显灵过。

倒是近来有一次。

徐老太爷想起了之前,朝堂上议论纷纷的那件事。

护国公府大火时,天上居然专门为谢家降下甘霖,灭了大火。

皇上因为这件事,在朝堂之上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徐老太爷虽然已经致仕回府荣养了,但是对朝堂之上的事情还是会关注一些,徐老爷每日上衙回府后,也会回来跟父亲聊一聊最近朝廷上的变动,毕竟徐老太爷入仕多年有经验,父亲提点几句,他心里也有底。

这几年,朝堂上越发混乱,皇上的心情也是阴晴不定,让人难以捉摸。

连护国公府这样的开国将门,如今都落得这个下场,其他人眼见着,心里能没有多少想法吗?

徐家跟谢家不同,谢家从祖上从军,族中子弟皆以驰骋沙场保家卫国为傲。

但徐家不同,文臣武将族中皆出,虽然在遇到朝堂上有重大分歧时,两头不得好话,但徐家这些年在夏侯桀这位性情多变的帝王手下,走的还算是稳当。

徐老太爷对隆庆帝还算了解。

隆庆帝未登基前就不怎么喜欢护国公府谢家。

先皇在世时,谢家无风无浪,但等新帝登基,谢家就难免多些风风雨雨。

他还在朝中时,皇上无论想干什么,谢家老国公总要提点意见,帝王听不进去,还要联合其它朝中重臣轮番劝谏,皇上怎能不烦。

皇上想封后,老国公说后位贵重,非德才之女不能居任。

皇上要修行宫,老国公非说劳民伤财不如赈济灾民。

现在谢家神明显灵了。

这……

徐老太爷当时跟回府的儿子徐老爷在书房议事时,说:“谢家神明此时显灵,怕是宫中要大怒,谢家神位不保。”

果不其然,如他所料。

没过多久,谢家交出神位,流放寮州。

听说此事,还是谢豫川从诏狱中送出的信,改变了谢家问斩的结局。

就冲这一点,徐老太爷感觉谢家这位六郎如今怕是真的成长了,成熟了。

谢家祖荫深厚,危难之际尚有顶梁之人,实为幸事。

孙子徐肃与谢豫川交往,徐老太爷还是乐见其成的。

徐老太爷心中琢磨,若那谢家神明之事是真的,只怕将来大梁如何真不好说。

当初太祖开国时,就是因为有谢家神明相助。

如今皇上将谢家厌弃之时,神明居然再次降临。

徐老太爷隐隐觉得这天下间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在涌动。

徐老太爷正在沉思间。

外面有下人来报:

“启禀老爷,大少爷醒了!”

“快去!”

徐老太爷急忙起身去看孙子。

徐肃醒了。

醒来第一句话就问:“谢豫川还活着吗?”

徐老太爷在一旁听见这话,气的胡子直飞:“你还有心担心别人,你自己差点就要让我和你爹娘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徐肃连咳了两声,看向徐老太爷,眼神异常肯定:“祖父,他们谢家真的有神明!”

他生死垂危之际,好像看见了一道虚影!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