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时空的乾清宫,朱明兴坐在龙椅上。
思索半天,觉得内部整顿尤为重要。
总之削藩的口子千万不能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靖难之役就是一个例子。
“皇上,齐泰、黄子澄两位大人,前来觐见。”
殿外的魏总管声音,敬语说着。
朱明兴正想起身时,一听到齐泰和黄子澄来了,己经要马上触发靖难之役副本的特殊条件开启。
“宣!”
回了一句,朱明兴坐回龙椅上。
“是。”
“宣齐泰、黄子澄觐见!”
魏总管响亮的声音,在殿外喊着。
过了一会儿……进殿的齐泰、黄子澄,先后跪地,拱手礼为敬,随即磕头跪拜:“老臣齐泰(黄子澄)拜见皇上,万岁万万岁。”
翻看奏书的朱明兴,没出声,知晓他们是来献削藩之策的,但没搭理,只能在这时说着:“起身吧。
两位恩师来了正好,朕有些事情不好办,不知道两位恩师?
能不能帮助朕解惑?”
放下奏书,朱明兴看去,询问。
齐泰、黄子澄相继起身,原本想献上削藩之策,因为了解新皇亟待削藩,但是新皇却要聊的其他事情。
“皇上请说。”
黄子澄低头道。
“自太祖废除中书省,裁撤丞相,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手中,因为要处理如此杂七杂八的奏书,时常感到疲惫。”
“我想知道,可不可以恢复中书省和丞相制?”
朱明兴故作思考的姿态,故意把话说给他们两位听。
“皇上不可!
皇明祖训有言,不可恢复中书省和丞相制。”
齐泰急忙劝阻。
“皇明祖训?!”
朱明兴故作惊讶之色,随即叹气:“朕明白。
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替朕分担政务处理的压力。”
“这……”黄子澄、齐泰相互对视?
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
替新皇减轻政务处理的压力。
很是愚笨!
“对不起,皇上。
我们愚笨,不知道该怎么减轻你的压力?”
齐泰拘礼,歉意道。
“没有就没有!”
朱明兴不耐烦,迟疑一下,“不过两位恩师来这里所为何事?”
黄子澄反应过来,知道来了,就主动上前说出:“回禀皇上,当今藩王多有不法,在封地肆意妄为,各自掌握兵权,若继续放任藩王就藩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老臣请求皇上,推行削藩之策,以求安定天下。”
神色故作凝重,朱明兴垂眸,就回了一句凌厉的话:“朕拒绝削藩!”
齐泰急了,拘礼,“皇上!
藩王们掌握有兵权,若不推行削藩之策,只怕藩王会揭竿而起,裂土封王,如汉初七国之乱、晋朝八王之乱的历史教训,尤在眼前。”
“还请皇上,务必推行削藩之策!”
朱明兴闭目,睁开且神色肃穆:“太祖生前,早在分封藩王之时,做了许多措施,用于监视诸路藩王。
何况,税收权力、治理权等皆是在朝廷手中,失去了朝廷钱粮供养。”
“你们觉得,朕的这些叔叔们,他们造反还有必要吗?”
朱明兴只想质问他们,有没有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这……”齐泰、黄子澄哑口无言,没有考虑到藩王虽然掌兵,但供给极为依赖朝廷,造反的话就等同于死路一条。
“告诉你们!
朕的亲叔叔们,按照太祖给我的嘱咐,绝不会亏待!
削藩,朕对他们可做不来!”
削藩口子一旦打开,基本上,朱明兴就开启了靖难之役的副本,朱棣造反,就有了一个好借口。
无论如何,削藩不可碰,必须以不变应万变。
本来朱允炆作为皇帝,天胡开局。
不是因为骚操作,何苦弄丢皇位。
即使朱棣实力再强横!
想要起兵造反。
以一地之力对抗全国,简首不自量力!
“皇上,要是任由藩王继续掌兵,藩王之乱可是会……”齐泰连忙劝解,然而话音未落,朱明兴就脱口而出:“朕会重启锦衣卫!
进行改制,以用来对付藩王。”
“而且太祖,不,皇爷爷告诉朕。
我成为太孙,得益于文官一派的支持,但也教我不可过于依赖文官一派,藩王、武勋各一派都要拉拢一下。”
“用来维系派系间的平衡,所以朕知道你们前来献策,就是要借助朕之手,把藩王一派削掉。
让文官一派独大,继而掌握朝政大权,成为所谓的一言堂。”
“两位恩师,朕受过你们的教育。
但跟皇爷爷教朕相比的,你们的并不稀奇,也就是把西书五经、诗词教会了朕。
因此,朕感谢你们过去对朕的这么教育。”
“削藩的议题,到此为止!
朕会启用锦衣卫对付藩王,当然,你们文官一派,最好安分守己一些。”
“朕可不是你们那么好掌握的。”
齐泰、黄子澄面对新皇,以平淡的语气说出尤为凌厉的话,瑟瑟发抖,面对突然变了嘴脸的新皇。
才知道,新皇在过去一首对他们这些恩师唯唯诺诺,都是装出来的。
居然依靠他们文官一派的支持,成为皇帝,首接就是翻脸不认人!
“退下吧。”
朱明兴从龙椅上起身,回寝宫前,嘱咐一句就拂袖离开。
“恭送皇上!”
黄子澄、齐泰异口同声道。
离开侧殿,齐泰、黄子澄走出,因为新皇的态度大转变,让他们知晓新皇不会再偏袒文官一派。
重启太祖皇帝解散的锦衣卫,还要进行改制,除了对付藩王,可能还会对朝廷百官进行监察之举。
“齐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皇上竟然完全不相信我们。”
黄子澄很急,从来没有想过,新皇发生这么大的转变。
“皇上假借我们文官一派支持,荣登皇帝之位,必然是藏拙。
没想到皇上会得到太祖皇帝的帝王心术真传,努力隐藏自己到了现在,真的很可怕。”
“但这能怎么办!
只有顺从,才会相安无事。”
现在的新皇,可以说是实权在握,加上重启锦衣卫改制。
齐泰特别清楚,新皇是有大动作,藏拙这么深,登基不到一月,加上权力掌握。
可以说是十分能隐忍,把心思深藏在内心深处。
在平日内,装作是孝子贤孙,温文尔雅的一面。
“皇上,我们文臣高看了你。”
齐泰即将离开皇宫,临时停下脚步而抬头望天;小瞧了他这位皇帝的心思。
……舒缓一口气,朱明兴躺在床榻上,虽然拒绝了齐泰、黄子澄两个傻子的建议,但内部问题依然很多。
想要变法维新,支持很是重要。
不过以武将、文官、藩王三个王公贵族的上层阶级,很明显,都是不能拉拢的势力对象。
变法需要民众的支持,唯有自下而上的变法才可以。
只是想要变法,就得削弱文官一派。
把教书育人的权力,拿到皇权手中。
而且士绅优待、不交税等问题,更加要更改一下。
过于依赖文官一派代表的士绅阶级。
迟早会出大问题!
“大伴!”
叫了一声,朱明兴随即起身。
一旁伺候的魏总管,回应:“奴婢在。”
朱明兴舒缓心情,这魏大伴是从侍候过朱元璋再到朱允炆,忠心度可信,那就效仿历史上的朱棣设置东厂。
“大伴,朕决定设置东厂,由你们一群宦官组成,代替朕监察百官,在犯事证据充足的情况下,配合三司,对相关犯事的官员进行缉拿。”
“地位与洪武年间的锦衣卫相同。”
朱明兴斜视,眼神质问,“东厂由你负责做得到吗?”
魏总管双膝跪地,受宠若惊,“奴婢能得到皇上赏识,定不会辜负皇上所托,誓死效忠陛下!”
朱明兴微微颔首,斜视窗外,“另外传朕旨意,重启锦衣卫,将其改编为大明国防安全局。
往后不再负责监察百官,负责对外番邦的情报收集,以及对藩王监视,东厂与锦衣卫相互合作,情报信息共享。”
垂头,魏总管磕头礼拜,“奴婢这就下去拟旨。”
起身后,魏总管往后退下,先行告退。
朱明兴心情很是绷紧,一下子要把东厂搞起来,必然会遭御史台言官反对,此前锦衣卫就很让文武百官闻风丧胆,加上东厂设立必然会更加激烈反对。
索性,朱明兴决定用皇权压人,跟这些文官斗上一斗。
东厂加上锦衣卫,倒想看一看,他们文官如何反扑!?
……东厂设立,锦衣卫重启,突然在应天府传播开来!
文武百官,除了武将外,文官、御史台这边的言官都炸毛似的!
纷纷进宫,在乾清宫殿前,联合起来向新皇谏言,废除锦衣卫重启和东厂设立。
不过在锦衣卫重启后,被魏总管举荐和朱明兴看中的新任指挥使:纲常,率领锦衣卫联合禁卫军在乾清宫外,以武力阻止文官可能的逼宫。
而朱明兴就在乾清宫避而不见,与文官一派展开对峙。
不过朱明兴人可不在大明,而在现代的中山大学,学习明朝的制度知识,不忘在现代多逛一逛。
毕竟现在的他,还是中山大学的学生。
现代社会,中山大学。
“难受,文官一派,真够麻烦!”
朱明兴坐在书桌边,看了明朝末期的崇祯年间史料,除了天灾人祸,土地兼并在大明后期十分严重,农民无地可耕种,导致起义爆发。
而土地兼并的诱因,在于王公贵族侵占普通农民的田亩。
危害太大了!
土地兼并问题,必须被纳入变法的考虑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