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扶苏在巡视的途中,特意避开了大路,选择了乡间小道,以便更贴近百姓的真实生活。
他来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这里没有市集的繁华,只有朴实的农耕生活。
他看到几位老农在田间休息,便上前搭话:“老丈,今年的庄稼长得如何?”
老农卷起裤腿,指着绿油油的稻田说:“公子,今年雨水充足,庄稼长得不错,但就怕秋后的虫害。”
赢扶苏点头,表示理解:“虫害是个问题,你们通常如何应对?”
老农叹气:“我们只能靠手抓,有时请些道士来做法驱虫,但效果甚微。”
赢扶苏记下这一点,心想回朝后要推广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的防虫技术。
接着,赢扶苏走访了几家农户,与他们共进粗茶淡饭。
在交谈中,他了解到村民们对官府的徭役颇有微词。
“公子,官府每年都要我们出工修路建桥,虽然是为了大家,但耽误了农事,实在有些吃不消。”
一位村民抱怨道。
赢扶苏认真听取,承诺会将这些情况反映给朝廷,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村庄的另一边,赢扶苏遇到了一位老医师正在给村民看病。
老医师的医术虽高,但药材缺乏,令他颇为无奈。
“老先生,这里的药材供应不足吗?”
赢扶苏关切地问。
老医师摇头:“公子,这小村庄离药材市场远,运输成本高,许多常用药材难以为继。”
赢扶苏心中有了打算,他计划提议建立官办药园,降低药材成本,让偏远地区的百姓也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夜幕降临,赢扶苏和赵佗在村外的一处空地扎营。
赢扶苏坐在篝火旁,思绪万千。
“赵佗,今日所见所闻,让我感到百姓生活之艰辛,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赢扶苏感慨地说。
赵佗点头:“公子心怀百姓,定能为大秦带来福祉。”
赢扶苏望着星空,心中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为这些朴实的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翌日,赢扶苏召集了村中的长者和手艺人,与他们深入讨论了村庄的发展问题。
“我们村的陶瓷制作技艺世代相传,但一首未能形成规模。
公子,您看我们是否能够获得朝廷的支持?”
一位陶瓷匠人问。
赢扶苏认真思考后回答:“我认为可以。
我们可以从改善陶窑的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入手,同时,朝廷可以提供一些市场渠道,帮助你们的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
另一位长者提出了村庄的基础设施问题:“公子,我们村的道路和桥梁年久失修,给村民的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赢扶苏点头表示认同:“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村庄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将向朝廷提议,为村庄提供必要的建设支持,改善道路和桥梁,促进商贸流通。”
在离开村庄前,赢扶苏向村民们承诺:“我会将你们的困难和期望带回朝廷,争取为你们带来实际的帮助和改变。”
村民们对赢扶苏的承诺表示感谢,他们相信这位心怀百姓的公子能够为他们带来希望。
赢扶苏和赵佗踏上了回程的道路。
赢扶苏的心中充满了思索,他知道,要实现对村民们的承诺,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但他的决心从未动摇。
赵佗看到赢扶苏坚定的神情,鼓励道:“公子,您有一颗为民之心,我相信您一定能够实现您的抱负。”
赢扶苏望着远方,心中默念:“大秦的百姓,我将竭尽全力,为你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