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那时我们都还是十五、六岁的孩子。那是个春天,草儿刚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一群一群的燕子刚刚从遥远的南方迢迢地回到我们村庄的檐下,校园里的树上刚刚冒出一簇簇鸟舌一样的叶羽。老师告诉我们说,学校准备组织我们十几个学生,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全县的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们能够第一次坐上大汽车了,能够有机会去县城看看繁华了,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那些少年们吗?
头发花白的老校长明白了我们的忧虑,他把我们这群孩子聚集在一块儿,对我们说:“咱们都是山里的孩子,你们都常常上山下田,孩子们,你们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儿呢?”
不会开花的草儿?我们都歪着小脑袋想,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降落伞似的小小绒绒呢,汪汪狗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呢。噢,对了,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那被阳光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田畦里、山岗上甚至地塍边的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没有一种草不会开花的,其实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朵啊,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塍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孩子们,不论我们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都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 草不会开花的,再差的花朵也是一种草啊!”
几十年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一名乡下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一次次雷鸣般掌声的时候,我没有自卑,也没有浮躁过,我总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啊。”
我们谁都不只是草, 我们谁都拥有自己生命的花朵;我们谁都不仅是花朵,我们谁都是一种生命的青草。
阅读考点探秘:
1.写作手法。以物喻人:老校长在教导“我们”时,用“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教育“我们”,没有一个人是不能发光的。以“草”喻人,形象生动,也体现了老校长别具一格的教育风格。
2.语言特色。文中的语句十分有深意,结合生活实例思考“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的深层含义。
3.仿写。
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降落伞似的小小绒绒呢,汪汪狗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呢。噢,对了,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那被阳光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本文素材运用:
我们无法决定我们出生的环境,但是无论在什么环境出生、生长的“草”都是可以“开花”的。每一种花,它的前身都是一棵不起眼的草,而每一棵草,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开出灿烂的花。每一个人,无论出身如何,成长环境如何,只要努力,都可以开出属于自己的绚烂花朵。
适用作文话题:
环境、自信、成长
推荐人:魏春亮,毕业于南京大学,第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
小说《中考阅读与写作热点作家押题读本.下册》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